【法國冠狀病毒日常】自製法式美乃滋和蔬菜濃湯

從今天中午開始,全法國進入反社會化的自我閉關兩周。我們仍可外出,但必須隨身帶著一張自我聲明,上頭註明地址、名字、外出動機(四個動機: 上班、採買必需品、離婚分家的小孩照顧接送、居家附近散步、遛狗),就算是散步運動,都只能單獨行動。

我趁早上去了一趟超市,居家對面幼兒園的梅花開的好美。

冷凍超市一景,可愛又忠心的狗狗在外頭耐心地等著主人出來。我家附近的超市並沒有可怕的人潮,超市的確有限制入內人數,但我並沒有在外頭等太久,不到一分鐘就能入內。

Continue reading “【法國冠狀病毒日常】自製法式美乃滋和蔬菜濃湯”

Share

【法國冠狀病毒日常】試作湯種吐司

今天晚上八點,聚精會神地聽了總統宣布了只少兩周的限制外出,總統總共說了六次”我們正在戰爭中” (Nous sommes en guerre), 真的是要對法國人用重話,而且還要強調說六次,他們才聽得進去。

說真的,才幾天前的總統宣布: 請國人避免外出,除非非常必要。 這句話聽在腦子還在放空的法國人,大概是左耳進右耳出,所以周末天氣一好,就肩並肩、走走一同去郊遊!

昨天晚上準備了湯種,打算作湯種吐司。我參考了這個日本youtuber:

Continue reading “【法國冠狀病毒日常】試作湯種吐司”

Share

【法國冠狀病毒】閉關一周的日常

繼昨晚宣布除了民生必需商店(超市、藥局、市集…)繼續營業,其他店家都將關閉至少一周,今天一早,老公便接到人資打來通知: 下周在家上班。

新聞也呼籲大家盡量待在家裡,接受”在家一周”的挑戰。

其實我雖然自稱宅女,但也從來沒有超過兩天沒有出門過。這次我也想來挑戰看看,能不能在家一周,都不出門。

大略盤點了一下家中的食物,要撐上個兩周也沒問題。今天閉關第一點,我們到底吃了甚麼呢?

早餐:

綜合堅果+葡萄乾、黑咖啡、老公還吃了全麥麵包餅乾片加奶油、優格。

關於綜合堅果: 我是去有機超市買散裝的生腰果,回家用烤箱120度烤20分鐘。生腰果比烤好的腰果便宜(一公斤便宜10歐元: 生腰果18 EUR/kg左右)

關於全麥麵包餅乾片,法文是biscottes,這在台灣我沒有看過,它就像是一條小吐司切片後烘乾。

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早餐選擇,沒有另外加糖(其實之前老公的周末早餐是穀片,但糖分相當高,不推薦),而且纖維量很高: 光是一小片餅乾就1克的纖維量,老公一次吃四片,早餐就至少有四克(一天建議纖維量23-25克)

午餐

素食菇菇醬料義大利麵+海帶芽味增湯

我非常推薦“毓秀私房醬”系列,食材天然,尤其這罐杏包菇拌醬,它應該要改名菇味炸醬的! 像極了維力炸醬,但又比維力炸醬更有滋味(食材又天然單純!)

另外,迷你的矽膠廚具是我這次在美國買的,這個迷你size非常好用。

要讓拌麵更好吃,其實最好讓醬料回鍋加熱,我利用醬料的油脂,放入事先切好的蔥花,慢慢煸香,就會有蔥油的香氣。

我還加了蘑菇塊放入拌醬中拌炒,另外半個蘑菇切成極薄的薄片(味增湯使用)。

義大利麵煮好後,直接加入拌醬鍋中,煮麵水千萬不要倒掉,它是煮義大利麵時,”調整醬料濃稠度,並幫助麵條和醬料融合”,義大利麵是用硬小麥做的,比較難煮熟,也比較難入味。

鍋底面的醬料會因為焦糖化而更香,慢慢加點煮麵水,就像勾芡般,利用矽膠匙把鍋底的醬料刮除,再將之拌入麵中。

如果單純拿來當作白麵條,加上拌醬,會變成麵是麵、醬是醬,沒有融合。

下午茶: 自己做的鮮奶油司康+阿薩姆紅茶(加鮮奶)

晚餐: 蔬菜天婦羅、番茄炒蛋、米飯(白米、紅藜麥、燕麥片)

蔬菜天婦羅是之前在韓國超市買冷凍的,應該是要用油鍋炸,但這次我試著直接用烤箱,左上角的付油刷的油瓶,相當實用! 直接倒過來就可以塗抹。

晚餐前一小時有吃草莓,餐後吃了優格+奇亞子

春意盎然的陽台

今天氣溫宜人,我待在陽台的時間蠻長的,後來也修剪了玫瑰花(玫瑰花入冬前或入春要大剪,才能長的好)

微風、暖陽、陣陣花香、鳥鳴、木製窗簾被太陽曬得香香的木頭味道,非常的舒服。

外頭這棵樹,一夕之間開始抽芽,這個難得的時刻,總讓我覺得特別可愛溫柔。

Violette 開了不少花,坐在陽台看書,都能聞到陣陣幽香。

希望法國人能夠自制點,好好待在家裡!  (今天還出去外頭野餐、肩並肩的法國人,你們真的很糟糕!!)

Share

【愛的迫降】瑞士的象徵Edelweiss

當【愛的迫降】最後一集出現了女主角細心照顧男主角所送的盆摘,畫面出現那朵白色小花時,我老公和我不約而同說了: Edelweiss。

Edelweiss

接了兩人出現這樣的對話:

我: 這個花能這樣種在室內花盆裡嗎?它的生長環境不是很特殊?而且非常非常難遇到阿。

老公: 這個花在瑞士已經禁止摘了。

我: 那你知道這個花是瑞士法郎5 元上面的圖騰嗎?

當下我心中只覺得:難怪我老公和我真的天造地設。

說實在,我們兩個都很喜歡百科全書上的小知識,他說他小時候可以看百科全書看很久,我心想,我小時候也很愛去圖書館看漢聲百科,還有很喜歡”十萬個為甚麼”。

Continue reading “【愛的迫降】瑞士的象徵Edelweiss”

Share

法國冠狀病毒政策宣導: 攜老扶幼和社會共同利益

昨天晚上八點整,法國總統馬克宏首度正式針對冠狀病毒,對全國人民發表政府政策作法。最大的震撼彈大概是從下周一開始,小至幼兒園,大至大學全部停課,規模影響是1200萬人口。

相關的配套措施沒有在總統發表中明說,唯一有被”點名”的是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小孩們,將會由政府地方部門成立service de garde (托嬰、托兒服務),為的是讓第一線醫療人員無後顧之憂。

一般公司行號也建議遠距工作;(後續增加的配套方針) 有小孩在家的遠距工作者,可以申請病假補助、或是照顧假,這些都是有支薪的。

對台灣人來說,想聽到的關鍵字不外乎是: 戴口罩、關閉國界、隔離等等。但個人防護層面: 當然沒有提到口罩,只有”限制外出、保持一公尺安全距離、多洗手”,國界也不會關閉。我聽完總統發表的政策,覺得政府當前作法是經過思量的,但看著台灣社群一面倒的覺得法國政府消極面對,我有點納悶我們是看到一樣的總統宣言嗎?

台灣第一時間面對冠狀病毒的做法,的確是將之認知為危機,危機的定義是包括立即性的威脅,必須馬上做出應對。我們有這樣的危機意識準備,包括人人戴口罩防護的公共衛生習慣,都是跟著過去發生過SARS有很大的關聯。

但冠狀病毒在歐洲的第一時間,並沒有被視作危機,這個危機感沒有馬上被啟動,另外,我覺得,在試圖了解法國的政策立場,不能夠忘記他有兩個重大包袱: 歐盟建置和福利大國這兩點。

鎖國的作法,在這個流行病無國界的當頭,尤其歐盟”無國界”的現實,並不是個好的應對,歐盟的存在,不就是讓國家間面對重大問題時,共同設想解決方式嗎?

至於馬克宏開門見山地表明: 先確保老幼弱病得到照顧,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援,這不就是一個最終理想的福利大國該有的氣度嗎? 一個年老得以安養,弱勢得以支援。

–> 透過這幾周的調度,12,000張呼吸支援+重症病床預備空出。全國安養院隔離,禁止外人訪視。

“trève hivernale” 延長兩個月: 在法國,過冬期間,房東是不能將欠繳房租的房客給趕出家門,這個政策叫做trève hivernale (“冬季休戰”)

至於口罩,光是法國一線醫療人員,一天所需的口罩用量就要100萬個,如果宣導全法國人都戴口罩,六千多萬人口的需求量,這在現今不是個最佳做法。

另外,經濟的實質支援,擴大”部分失業”的補助範圍: 並由政府補助全額,而非半額(另一半由業主支付),疫情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最直觀的就是小型店家、餐廳、旅館業者,在台灣可能就放了無薪假,但在法國仍由政府全額支薪。為了幫助企業,政府也提出三月份稅負無限期延繳,法國的企業主徵稅是非常高的: 一個月薪三萬的員工,對法國業主來說,大約是繳了三萬元的稅給政府。

這個實際金援的規模有多大,一時間無法說出個確切金額,但大家先別擔心這是從納稅人的口袋中拿,政府會透過金融市場舉債(法國的金融信用是好的)。

我想說的是,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流行病大爆發的重大困難前,保有自制和同理心,想著最脆弱的人需要得到支援;第一線辛苦的醫療人員要得到保護;和無後顧之憂,我們一般人,謹慎行事,大家警覺而互相關照,這或許身為一個國民,能夠做的事情。

mes chers compatriotes, je veux vous le dire ce soir avec beaucoup de gravité, de lucidité mais aussi la volonté collective que nous adoptions la bonne organisation, nous ne sommes qu’au début de cette épidémie.

« Protéger les plus vulnérables d’abord. C’est la priorité absolue »

Share

蔬菜千層麵作法

在法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增溫的情勢下,好好增加自己免疫能力是目前唯一能自己控制的範圍。

吃多樣的彩虹蔬果,也就成了我最近努力的重點。但又要考量到不需要每天到超市買一籃菜,有沒有甚麼食譜最適合可以一次大量的準備,加熱來吃又不失美味呢?

想了想,覺得還是蔬菜千層麵真的是個好選擇! 我打算每周都會吃個一到兩次,因此每隔兩周要煮一次。

這次的蔬菜千層麵所使用的蔬菜總類總共七種: 茄子、櫛瓜、紅蘿蔔、番茄泥、洋蔥、大蒜、蘑菇。我能選有機就選有機,蘑菇選了法國種植的,真的蘑菇香氣很顯著。

Continue reading “蔬菜千層麵作法”

Share

《愛的迫降》格紋大衣意涵

在《愛的迫降》韓劇中,出現了不少格紋大衣: 例如蘇格蘭紋(tartan)、千鳥格、威爾斯格紋 (Prince of Whales check),而穿著格紋外套在這片劇中的意涵,我覺得是用來”識別權勢家族”。

她們兩位都很常穿著格紋(偶爾也有出現在女主角的嫂嫂身上,但頻率最高的還是她們),而她們分別也代表來自了南北韓的權貴之家。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愛的迫降 格紋大衣"

而這三個格紋的歷史淵遠又如何呢?

蘇格蘭紋 Tartans

蘇格蘭紋是個統稱,不同的紋路都代表著不同的家族。在當時的氛圍,若是冒牌穿著其中一個家族的格紋,可是會招來殺身之禍。

對於蘇格蘭家族格紋的歷史簡介有進一步興趣的人,可以參考Collin出版的-Tartans-Map of Scotland:

點擊下方圖片,可以欣賞上百種蘇格蘭紋的格紋:

  出現在劇中的蘇格蘭紋外套: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愛的迫降 格紋大衣"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愛的迫降 格紋大衣"

千鳥格 (Houndstooth)

關於千鳥格的歷史淵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個是說來自蘇格蘭的Lowlands 一帶(愛丁堡和Glasgow之間)的牧羊人,他們並不屬於任何的家族格紋(tartan),因此,穿著千鳥格紋以代表”中立”。(資料來源)

相較於tartarn的歷史悠久(在英國最早出現在西元三世紀,而蘇格蘭家族歷史的話,則落在18世紀),千鳥格的紋路起源時間約在1880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愛的迫降 格紋大衣"

法文中有特別區分大小格紋: 大千鳥格紋是”公雞的腳” pied-de-coq” ,而小千鳥格紋則是”母雞的腳” pied-de-poule  。中文稱作千鳥格,感覺是來自日文(),我覺得日文稱作千鳥格真的很優美,英文的獵犬牙齒或是法文的雞腳,實在是…

女主角在瑞士穿的這件,不太確定是否為千鳥格紋的變化款:

《爱的迫降》终极西装杀:玄彬极品绅士风、孙艺真霸总范

veste tournon laine carreaux | CELINEveste tournon laine carreaux | CELINE

Prince of Whales Check  (Glen check)

女主角穿著的這件Glen check大衣是主劇照上的定裝,和男主角的軍裝真的很相襯。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愛的迫降 格紋大衣"

Glen check 是在19世紀,由蘇格蘭Seafield家族(當地的大地主)所發展出的格紋。愛德華七世(也就是威爾斯王子Prince of Whales)到了當地發現此格紋,將之內入自己的服飾變化中。(參考資料)

法文是: motif Prince de galles。細看Glen check,其實是不同的塊狀的千鳥格,利用不同大小格紋和方向交織而成,並加上縱橫的線。這個格紋,在上述三種中,顯得更是低調沉穩。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motif prince de galles"

 

 

Share

芝加哥的觀光飲食小清單

芝加哥觀光”必看//必吃”行程,在Loop一帶的話,就屬那顆巨大的金屬豆豆了。其實我對於必看行程都沒有太大興趣,所以一到五其實都可以從前面經過,但都沒有就近欣賞。

倒是老公,唯一想看的就是這顆豆豆,所以周末的重點行程之一,就是它。去了之後覺得這個設計真的很好! 凸面效果讓周圍的摩天大廈都盡收眼底,可以拍出很逗趣的照面。

金屬豆豆(其實人家叫作Cloud Gate)

Anish Kapoor, Cloud Gate, 2006. Photo by Peter Miller, via Flickr.Anish Kapoor, Cloud Gate, 2006. Photo by Peter Miller, via Flickr.

要離開前的周末,天氣有夠好的! 氣溫在10度以上,晴朗無雲,跟週二和周三的大風雪天壤之別!

那芝加哥還有哪些值得體驗的小清單呢? Continue reading “芝加哥的觀光飲食小清單”

Share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Chicago Art Institue- 秀拉的畫作

芝加哥博物館在我心中,一直等同於芝加哥全部,只要能參觀這個博物館,我便覺得不虛此行,館藏中秀拉的畫作<星期天下午的大葉特島>,過去十多年來一直是我想親眼欣賞的畫作。

曾經在瑞士蘇黎世出差時,剛好當地有秀拉的展,把握機會下午去參觀,其中展了大業特島的幾張草稿,說是草稿不太貼切,其實秀拉在完成這張大型畫作前,在同樣的場景,試畫了不同版本。

我記得在蘇黎世畫展中,秀拉還畫了一張”正常”版的,不是用點描法構圖,能夠清楚看出人像的版本。(芝加哥博物館,也有一張小型的大葉特島畫作,人物構圖上不太相同,並非迷你版的概念)

回到芝加哥美術館,當我上到二樓,走進印象畫派區時,一站在畫面的位置時,看到那剎那,真的是有些心驚,天啊! 我真的看到它本尊了!

Continue reading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Chicago Art Institue- 秀拉的畫作”

Share

芝加哥的旋轉門revolving door

在芝加哥The Loop一帶,幾乎所有大樓的出入口都設有旋轉門。去的時候剛好是冷風颼颼的冬天,當下直覺就是這是把冷風阻隔在外頭的做法。

心裡想,難道北方寒冷的城市都是這樣的做法? 內心閃過過去出差過的北歐城市,我沒有特別對旋轉門有特別印象,詢問了住在北海道,在札幌工作的朋友,她說她並不常看到旋轉門,倒是常用的是雙重門的設置。

芝加哥的旋轉門 (revolving door)

雙重門 (vestibule)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vestibule door" Continue reading “芝加哥的旋轉門revolving door”

Share

認識芝加哥的城市樣貌-The Loop 一帶

來芝加哥一周,其實沒有踏出The Loop一帶, 最想看的地方也都是集中在這區,雖然標題是認識芝加哥城市樣貌,但僅是限縮於這一區塊的歷史。以下連結是一張經過修復的芝加哥舊地圖,非常值得點進去欣賞,舊地圖可以縮放,可以看到許多細節:

沿著河建立的芝加哥城,有著如棋盤狀的方正街區,而河岸沿途現今總共有52座活動鐵橋:

http://cambooth.net/maps/1898-chicago.html#3/82.93/-60.64

The Loop 

The Loop指的是芝加哥金融都會區,這裡是美國第二大的商業金融區,僅次於紐約的曼哈頓。來到The Loop之前,只是知道芝加哥是摩天大樓的創始地區,但來了之後,才真的體會到芝加哥用摩天大樓書寫了建築歷史語言: 從Gothic Revival、Art Deco、Postmodern到最近期的International Style。

其實我不太清楚Postmodern 和 International Style的實際區分是甚麼,但大概就是我們現在普遍認知的”摩天大樓”吧?

而讓我每天散步其中,不時駐足欣賞的,則是Gothic Revival和Art Deco的建築語言。尤其當我看到Gothic Revival的建築,心想: 簡直是外掛了歐洲教堂和希臘建築的摩天大樓啊!

芝加哥的活動式鐵橋

芝加哥沿著河的52座活動式鐵橋中,有42座鐵橋還能運作。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bridge chicago"

非常推薦搭船欣賞芝加哥的建築風景。

尤其選擇日落前的時段,入夜後的摩天大樓,除了窗戶透出的光線,許多建築還會投射別出心裁的光線。

例如圖下三角形屋頂那棟,就利用投射燈,把希臘柱型都投射出來:

入夜的Merchandise Mart 也有投射紅色的光束,相當奢華感:

摩天大樓的建築語言

Gothic Revival 

最值得一提的是Dusable橋附近的兩棟建築:  The Wrigley Building (左)、Tribune Tower (右)

我拍攝當天的天氣不太好,陰雨綿綿,找了下圖,可以看清楚Wrigley Building的”白淨感”,其實整棟建築使用了四階白色,從底部到上頭,由深入淺,主要是為了呈現建築本身抽長拉高的效果,巴黎鐵塔本身也是有色階的! 也是同樣道理的運用。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the wrigley tower"

Chicago Window

芝加哥窗型的特色是三片窗,中間大片窗是固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採光,兩側的sash window(上下開闔) 則提供了通風。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chicago window"

幾張在芝加哥拍攝的典型窗型:

裝置藝術,以Rookery building 為例

電梯的金雕,竟然有蝙蝠的圖案:

芝加哥文化中心的鑲嵌玻璃圓頂 (Tiffany Glass)

寫這篇網誌才搜尋到的遺珠之憾! 我們從這個中心來回經過了至少三次!  裏頭竟然有如此美麗的鑲嵌玻璃圓頂!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Chicago's Cultural Center"

 

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拍攝城市

我們住的飯店就離圖下場景只有幾步之遙,而這個畫面也是我們第一天就看到的街景,當時覺得有些熟悉感,”覺得好像電影場景!” 回來寫這篇網誌才發現: 原來就是來自這個電影畫面所帶來的深刻感受!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batman the dark knight joker chicago"

Chicago Board of Trade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chicago trade building"

Batman & Architecture: The Dark Knight Rises and Gotham’s Buildings Fall,"Villians die. Cities fall. Heroes rice"

關於蝙蝠俠黑暗騎士的電影畫面和實際場景,更多詳細內容可以點選這篇網誌:

http://lieuxdecinema.blogspot.com/2019/06/the-dark-knight-2007-chicago-il-usa.html

Marina City

連下圖蝙蝠俠(冒牌)被吊起來的畫面,原來後頭是marina city!!

這兩棟建築的時代意義是為了中產階級集合住宅所提出的創新實驗,特色除了360度,每個房型都有極佳的視野,另外,就屬下方樓層設計成停車場,而上方則是住宅: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marina city"

(在建築協會拍的平面配置圖) Marina City得房型總共有三種: 兩房一廳、一房一廳、和單純的套房設置,每個房型都有對外陽台。

在入夜時,搭船遊覽所拍攝的畫面:

Share

芝加哥建築協會導覽–摩天大樓的裝飾藝術(Art Deco)

來芝加哥之前,我的主要目的只有兩個: 參觀Chicago Art Institute 還有芝加哥建築協會。

禮拜天到芝加哥,隔天一早的行程就是芝加哥建築協會,先到建築協會了解芝加哥市中心的建築風貌,如此一來的一周,就能夠親自走訪感受建築歷史和細節。

到了建築協會才發現(原本以為只有館內的導覽),原來每天都會有各式主題的付費導覽團(三月開始還有搭船欣賞河岸摩天大樓建築的行程),我最後選定了裝飾藝術Art Deco 的主題導覽,因為摩天大樓外觀的裝飾,實在是太引人入勝。

也幸好參觀了這個walk tour,所以知道可以走進去參觀大廳(還是要注意禮貌,進去後,要和管理員打聲招呼喔)

走在芝加哥的金融區,很容易看到像下圖一樣的大門入口,金碧輝煌又充滿了細緻的雕飾。

Continue reading “芝加哥建築協會導覽–摩天大樓的裝飾藝術(Art Deco)”

Share

芝加哥觀光-The “L”的高架捷運

走在芝加哥的金融區”The Loop”,除了被摩天大樓包圍的新奇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屬高架捷運,當地人簡稱它 The “L”,看得出來這高架捷運有點歷史了。完全”裸裝”的外露,沒有矮牆的包,只要捷運經過,轟隆轟隆作響,走在下頭,挺可怕的!

芝加哥的The “L”建於1892年,主要是為了緩解因應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會帶來的可觀人潮(1890年代時的芝加哥,已是當時全美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百萬)

雖說當時許多美國城市都建有高架捷運,但芝加哥的The “L”卻是現在全美僅存,唯一還繼續在市中心運行的高架捷運線,平均每天約80萬趟的運行量。

(資料來源: 芝加哥建築協會)

走在下頭,更能感受這全然的裸裝XD

Continue reading “芝加哥觀光-The “L”的高架捷運”

Share

巴黎的日清杯麵

某天在超市興致來潮,順手買了一個日清海鮮杯麵,想要享受這樣難得的率性,只需加熱水,等待三分鐘,就能吃一碗麵的快感!

外觀上,跟印象中的日清杯麵相同,保麗龍的防熱材質,沒有經典的”蛋塊”,反倒是用了玉米粒取代,興高采烈地吃了第一口,竟然發現這碗杯麵怎麼淡而無味?!

Continue reading “巴黎的日清杯麵”

Share

對達爾文的誤解

新的一年,我買了達爾文【物種起源】當作2020開始的重要閱讀。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好好讀過這本經典,念書期間的填鴨學習: 拾人牙慧、斷章取義,至今對他的認識也就是那幾個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認識。

其實想好好認識這位”被誤解、隨便引用”的自然學家,動機主要來自2015年看了Elizebeth Gilbert (寫了”享受吧!一個人去旅行”的知名作家) 所寫的小說【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書中提到了達爾文,其實是個溫文儒雅、充滿人文關懷的自然學家,而他所寫的【物種起源】更是文筆優雅,充滿了省思。

另外,在當年(2015年12月)也從法國雜誌【Le Point】讀到一篇關於達爾文被誤解的文章,摘錄幾點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望文生義,被誤導誤用的引述和反駁:

  1. 弱肉強食是社會必然–>達爾文其實是主張: 在體型和體力上越是強勢的物種,其實是最先被滅絕(例如恐龍),而人類,因為體型上的弱勢,需要透過建立社會連結的團結、美德和智力,反倒成為自然界的主導
  2. 支持泛自由主義 hyper liberalism–>達爾文認為,道德感伴隨著文明發展,讓每個人都有義務照料最為弱勢的一群。而他自己也成立了幫助弱勢族群的協會。
  3. 合理化種族歧視或是奴隸制度–> 達爾文的祖父和爸爸,包括他自己,他們三位都是極力反對種族主義和奴隸制度,達爾文這麼說:  奴隸制度的存在是來自一群沒有情感的人(他用了內心乾枯來形容”la sécheresse de coeur”),這是國家的醜聞。
  4. 歧視女性主義–> 達爾文是這樣敘述女性的: 女性似乎不同於男性,她們在心理上特質: 溫柔溫暖、不自我主義,而男性間,天生是對立競爭,這和他們的天生的野心和自私不謀而合。

前幾天又聽到了巴菲特採用了達爾文的反饋機制來檢驗自己: 達爾文只要聽到和他既定的結論相左的言論意見,就會認真地寫下來,確實的反思和做出回應,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刻意寫下來,人的天性會刻意排除掉”和自己想法相左”的資訊,甚至視而不見。

關於以上提及的達爾文,讓我希望2020年的開始,好好的閱讀他的經典,重新認識這位溫暖、內心豐富、自我要求極高的自然學家。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