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的風景

陽台的這個角度,我不知道拍了多少張照片,但每次只要坐在沙發往外頭望,光線很美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拍照留念,這些鏡頭前的植物們,每個都陪我們過冬,看著它們一年四季的改變,對於它們的情感就與日俱增。

作一下我的植物小筆記:

白山茶花: 令人驚訝的是花苞在八九月就已經都準備好了!  而山茶花的花期是落在三月底四月初(在巴黎的情況),在一本講日本文化的書中看到,山茶花又被稱作武士樁,因為它們會整朵很完整的掉落,就像武士在生命最燦練輝煌的時候選擇切腹自傷般,也因此,山茶花其實在日本文化中有著不甚吉祥的寓意,千萬不能再探病或是任何有”博弈”性質的場合(例如賽馬)送人山茶花。

茉莉: 這個茉莉的品種和台灣的常見的差蠻多的,我很喜歡它複葉的造型,應該說,只要是羽狀複葉的品種,總是比較受到我的喜愛! 覺得它們在微風中搖動的姿態更是風情萬種。不知道是不是開花的植物都需要根系有”逼根”的情況才會開得更加繁盛,我們的茉莉今年到了花旗開的花還是零星的,但比起去年只開了大概20朵…今年算是有顯著的進步了。

檸檬:這個檸檬是新長出來的! 買的時候園丁有說,如果幸運的話,應該可以再來年長出檸檬,但接下來就不太可能,但開花是一定會有的。 看著檸檬長出來,真的是非常開心! 喔對了,檸檬開的白花非常非常的香甜!

 

焗烤起司歐姆蛋

當冰箱裡有一些”都只剩一點點”的食材,最適合的就是做成歐姆蛋!

今天下午離晚餐時間還有幾個小時,又不想吃甜的東西時,有時候自己弄個歐姆蛋吃,今天冰箱剩了以下的食材 (都只剩下一大湯匙的量吧):

1.(也是昨天晚餐做歐姆蛋剩的) 奶油炒洋蔥末加蘑菇和一點點櫻桃番茄 (另外加一點點巴薩米克醋提味)

2. 兩片煎培根

3. 馬鈴薯泥

4. Mozzarella 起司

我用的鍋子是Le creuset les forges 20cm的平底鍋,這個鍋子非常好用,導熱和保溫效果極佳 (鍋子本身很厚,但拿起來卻不會很重) 整個炒鍋可以送進烤箱,到攝氏260度都沒有問題 。

Continue reading “焗烤起司歐姆蛋”

為什麼要放床邊椅?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跟我一樣納悶”為什麼許多主臥室或是高級一點的飯店,總是喜歡在床尾的地方,放一張長凳?”

如果是希望要在寢室有可以坐的地方,那為什麼要選擇在床尾的位置? 我在一個論壇裡找到一個蠻讓我相信的解釋: 那就是一般講究的床,通常都會擺上裝飾用的枕頭,以及防塵用的大床巾,所以要睡的時候,順手把大床巾捲到尾端的長凳上放好,另外也以用來放置裝飾用的枕頭。

另外也有一種說法是可以坐在這個長凳上脫鞋(對於進入室內必須脫鞋的台灣人來說,這個解釋果然是意想不到…)。

但整理來說,能夠在寢室擺上個床邊椅,通常也需要不小的空間才能顯得大器,也因此,床邊椅也總是意味著奢華的品味吧!

參考資料和照片出處:

http://ths.gardenweb.com/discussions/2816200/bench-at-foot-of-bed

http://foter.com/explore/end-of-bed-benches-for-bedrooms

藍灰色的南瓜

今天從公婆家回巴黎的路上,經過了一間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因為現在正值南瓜的旺季,萬聖節也即將到來,因此這間休息站擺了應景的造景,有各式各樣的南瓜,而且都是真的!

其中一顆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藍色的南瓜”,這個品種是來自匈牙利,外觀雖然是奇特的藍灰色,但裏頭還是跟一般的南瓜差不多。

陽台的山雀

一個人在家的時候,聽音樂的時間不多,大部分都是靜靜的,安靜到陽台只要有山雀來,小小聲的啼叫,我都能在隔了一整個大起居室的另一頭廚房聽到。在我們家附近的山雀有兩種,一種是藍山鵲,一種是黑蓋山雀。

圖片搜尋結果

Mésange à tête noire

去年冬天,我們試著放了種子看山雀們會不會來吃,一開始,山雀極為怕生,只要我出現在客廳,就會迅速的飛離,更不用說吃種子了,隔壁鄰居應該是放了小糧屋許久了,每次山雀從對面的樹飛來時,我們都滿懷期待是停在我們家陽台! 誰知道,牠們直直地往右邊的鄰居陽台飛奔而去。

但是,一個禮拜後,山雀們似乎慢慢和我建立起信任,我在客廳走動時,牠們停留的時間稍稍久了,也開始吃我們放的種子,到後來,我坐在進陽台的沙發或單人椅上,牠們也會停留。據說山雀本性極為好奇,黑蓋山雀甚至會停在人類的掌心上,只要上頭有牠們愛的向日葵種子,我會不會有一天和我們家附近的山雀們建立起這樣的親密關係呢?

除了冬天放了種子外,其他的季節我們就收起來了,牠們應該要去覓食,而不是仰賴人類,拿走種子容器的前幾個禮拜,山雀還是會來,有時就停在地板上走啊走,發出些聲音,甚至幾次,我看著山雀站在欄杆上,抬頭往上看(我們的種子容器是吊掛起來的),大概是不可置信怎麼種子突然不見了?

關於山雀的印象,讓我想起以前看了篇褚士盈寫的,關於加拿大藍鵲和人類共食的小故事,他說在加拿大某個城市,居民有習慣訂購玻璃罐裝的羊奶,而當地的藍鵲已經學會”偷偷”的吃瓶蓋周圍殘餘的羊奶(年代有點久遠,不太確定是不是這樣的細節)。

在wikipedia 法文或英文的連結可以看到餵食山雀的各種”糧屋”,還有可以聽聽牠們的啼叫聲:

https://fr.wikipedia.org/wiki/M%C3%A9sange_bleue

山雀停在右側茉莉攀藤的支架上。

另一張停在欄杆的照片(在左側)。

Roscoff 洋蔥串

每次看到這樣成串賣的洋蔥,就會覺得很可愛,忍不住會想買回家,目前廚房並沒有可以懸掛又美觀的地方,但是希望可以在之後的廚房設計上,可以把這個小特色彰顯出來,像在歐洲傳統市集看到的,一串串辣椒阿、洋蔥、大蒜的,當然不是這樣”張燈結綵”的熱鬧擺法!只是我希望可以讓食材本身成為廚房的風景。

Roscoff這個小鎮位於法國西邊的布列塔尼,受到墨西哥灣暖流(gulf stream)所賜,布列塔尼一帶的氣溫舒適,即使是冬天也不會太寒冷刺骨,另外,布列塔尼的土壤肥沃又夠厚,因此這兩個美好的條件(溫和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都極為適合種植洋蔥(除了洋蔥之外,布列塔尼一帶也是生菜種植的要地)。

Roscoff的洋蔥略帶紅色,口感溫和不嗆辣,是很適合生吃,加入沙拉的洋蔥。從Roscoff有種洋蔥的傳統開始,布列塔尼的從事海上活動的航員們,都會帶著一串洋蔥啟航,因為洋蔥富含維他命C可以避免壞血病!

另外,我也覺得法國人的國民味蕾並不習慣辛嗆辣的刺激感,因此溫和且味道層次豐富的特色,總能受到他們的愛戴 (例如另一個有名的例子,巴斯克一帶的辣椒piment d’Espelette,也是具有這樣的特色,微辣但具層次的風味)

這洋蔥串有另一個特色要眼尖才會發現;那就是最末端那顆都會是”最大顆”的,又稱作 penn kapiten,也就是船長的意思!

另外有個Johnnies (petit John)的小典故,也就是來自十九世紀中,一個種洋蔥的農夫名叫Henri Ollivier,在1828夏季時拿著串串的洋蔥,遠渡到英國販賣他的洋蔥,回程洋蔥全數銷售,荷包也滿滿。

至於Petit John的命名由來,則是英國人暱稱從Roscoff遠渡而來販賣洋蔥的小農們。

也因此這些拿著洋蔥到英國去賣的Roscoff村民也就被稱作 little Johnnies,串起來的洋蔥,不但易於保存,也方便攜帶。看看這張可貴的照片,這些小約翰們在英國騎著腳踏車販賣洋蔥。

資料和圖片來源: http://oignonderoscoff.fr/index.php/2017/05/16/histoire-johnnies-roscoff/

在以下的影片中,可以看看關於Roscoff洋蔥的風土文化,另外從3’47”開始,可以看到成串的洋蔥是怎麼綁的!

 

 

廚房早餐吧的氣氛燈

今天清晨起了大霧,氣溫其實不低,但看起來極像冷冬山上雲霧繚繞的情境,這麼一想,就開始懷念起下雪的日子,還有在山裡村莊度假的寧靜時光。

喔對了,我們在廚房放置早餐會用到的一角裝上了LED燈管,這個IKEA買的燈管很方便,因為是靠電池發光,所以不希望擔心電線插座的問題,清晨時開這個燈,泡咖啡,看看窗景,覺得氣氛很好!

 

飽和脂肪的飲食傳統

最近這幾個禮拜,我家附近的超市的奶油區塊,常常是長這個樣子的,一直缺貨。另外,對於生在台灣的我們,奶油在超市的選擇屈指可數,在法國則是玲瑯滿目的百花齊放阿!

自從法國的”發酵奶油”的營養價值被國際肯定後,來自國際的需求就一直源源不斷(不同於美國的奶油,法國的奶油製造延續冷藏倉儲尚未發達時的傳統,加了乳酸菌發酵以延長保存,因此法國的奶油,不論香氣或口感,都帶有著微微優酪乳的感覺)

2014年的時代雜誌,早已為奶油的營養價值平反長久以來的誤解。

TIME-600x800

而2016年六月,時代雜誌另一篇關於奶油的文章,更是符合我內心對於飲食健康的觀念”吃的天然,不要過度,避免加工食品,避免攝取過多的精製糖“。

 

“蔬菜油、水果、堅果比奶油來的營養,但比起”低脂的火雞肉、玉米片、精緻的貝果或是汽水”,奶油絕對是好過這些東西。from Dr. Dariush Mozaffarian, dean of the Friedman School of Nutrition Science and Policy at Tufts in Boston

http://time.com/4386248/fat-butter-nutrition-health/

天然的奶油,絕對好過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白吐司之類的)和加工的肉類(過度的鈉和防腐劑才是真正影響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並不是天然奶油所代表的飽和脂肪)。

法國的傳統飲食就是奶油,除了抹麵包外,烹飪也大大重用奶油, 這樣的飲食傳統並沒有讓法國人成為過胖的民族。

各國的炸豬皮點心

匈牙利Tepertő

另外,我想到有一次看了日本綜藝節目”日本太太好吃驚”,介紹了匈牙利傳統飲食中大量使用了豬油,甚至有一個傳統零嘴是把豬皮、鵝皮之類的放在大量的豬油中油炸,另外,早餐也是麵包抹上厚厚的豬油。這種油炸點心,在匈牙利文裡稱作”  Tepertő

參考資料: https://dailymagyar.wordpress.com/2014/09/04/teperto/

如此的傳統飲食也沒有讓匈牙利人成為世界上最胖的民族,看來飽和油脂的確不是肥胖的唯一罪人。(但他們攝取了非常多的甜椒湯,我們都知道甜椒的維他命C和抗氧化程度非常的高,我想,這也”中和”了一下過量的飽和脂肪吧!)

我相信各地的飲食文化傳統,都有著他們獨有的飲食健康智慧和平衡,真正造成肥胖的問題,絕對是現今速食文化和加工食品的後果。

英國Pork scratchings

其實,這種和台灣的”膨皮”豬皮泡雷同的零嘴,出現在世界各地的飲食傳統中。 在英國稱作 Pork scratchings :

「Pork scratchings」的圖片搜尋結果

Mr Trotters Pork Scratchings

泰國 Khaep mu

下方照片是泰國北方的清邁的炸豬皮小點 Khaep mu (from wikipedia): 

荷蘭和比利時Knabbelspek

在荷蘭和比利時則稱作Knabbelspek,也是一種炸豬皮塊的零嘴。

Vijf coole weetjes over Zeeuws knabbelspek

來自希臘文的醫學名詞

在法國看病的幾次經驗,老是覺得要看的這些科的法文有夠難記的,怎麼不像中文一樣,眼科從單字就看得出跟眼睛有關,耳鼻喉科就是用耳鼻這幾個字…但後來發現,其實法文中的醫學科目的確也是”見文生義”,只是它們是來自”希臘文”而已。

在此,做個筆記一覽:

1. Bio-: vie –> biologie 生命: 生物學

2.  cardio-: coeur–> cardiologue 心臟: 心臟科

3. chiro-: main–>chirugien 手: 手術外科醫生

4. derm(o)-: peau–> dermologue 皮膚: 皮膚科

5. kinési-: mouvement–>kinéstherapie 活動: 復健科

6. neuro-: nerf–>neurologue 神經:神經科

7. ophtalmo-: oeil–>ophtalmologue 眼睛: 眼科

8. péd-: enfant–>pédiatre, pédagogie 孩童: 小兒科

9. psych(o): âme, esprit–> psychiatre, psychologue 靈魂精神: 神經科

10. rhino-: nez / oto-: oreille–> oto-rhino-laryngologue -耳鼻喉科

11. gynéco-: femme–>gynécologue 女性: 婦科

12. podo-: pied–>podologue 足: 足科

13. thérap: soigner–>thérapie 照顧: 治療

14. patho-: souffrance–>pathologique 受難: 病理學

 

西班牙的下酒菜: tapas & pintxos

 

 

 

 

這周陪著老公來巴塞隆納出差,我有幸又來到巴塞隆納當個”純粹”的觀光客,其實巴塞隆納來了五六次了,除了十年前當學生時來觀光一次,之後都是蜻蜓點水般的出差。

每次只要有機會來到西班牙旅遊,除了開心可以用八折的價格買Massimo Dutti的服飾外(知名的西班牙服飾品牌inditex集團,和歐洲其他國家有作差別訂價),最期待的就是品嘗Tapas和pintxos!

每間酒吧餐廳幾乎都有各式各樣的下酒菜可以選擇,除了吧檯上一目了然的選擇外,我在西班牙南部的餐廳,例如Seville一帶,菜單上的菜色都可以選擇”Tapas”的分量,價格是一般份量的一半,對於像我這種喜歡”甚麼都吃一點”的胃口,西班牙這個國家的美食選擇簡直像天堂一樣!

某次去了西班牙北部的Bilbao出差時,客人說一定要去嘗嘗Pintxo,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是某一道料理,後來看了一下資料,原來Pintxo就是各式各樣”放在切片麵包”上的下酒菜。Tapas和Pintxo的概念是一樣的,但是Pintxo可以說都是放在切片麵包上的下酒菜。

 Pintxo很大的特色在於竹籤,長短不一的竹籤價格不同,像圖中左邊較長的竹籤單價是2.3 歐元,而較短的竹籤則是1.7歐元,吃完後看有多少竹籤來結帳!

 

 

擺在吧檯的Pintxo多半都是放涼的,你也可以詢問是否可以加熱,或者,看板上也可以叫現點的Pintxo,基本價格是一樣的。

 

 

香煎的烤鵝肝,撒上些鹽花,油脂經過煎烤的香氣和口感,入口即化,不腥不膩,滋味十足。

 

 

烤牛排的熟度大概只有三分熟,吃的時候不會有血滲出來,一樣簡簡單單的用鹽花調味,肉質非常軟嫩。

 

 

 

左邊是用蘋果酒烹煮的西班牙辣香腸,右邊則是我每來必點的炸小青椒!

 

 

 

這兩個Pintxos用了辣味番茄泥,對於嗜辣的我,簡直是眼睛為之一亮的選擇!  一個是焗烤的朝鮮薊(中間鑲入辣番茄泥,實在太好吃了,我吃了兩個),另一個是炸豆子泥的可樂餅。

 

最後一天要回巴黎時,我又自己去吃了午餐,除了點了牛菲力之外,我還叫了一個煎鴨胸上頭放了煎鵝肝,這道法國經典菜,在法國只能在餐廳很正式的當成一道主菜來點,但變成了Pintxo就是一個小巧輕鬆的料理。

 

 

我真的很喜歡這樣不拘束的吃法,食材多樣,又能優雅準備,悠閒上菜。另外一點,當所有的食材都一目了然時,語言障礙在點菜這關就變成是很小的問題,回巴黎前,去了趟書店想買作Pintxo的食譜,但卻沒有找到(應該需要去更大的書店才是),我內心默默計畫要好好練習和累積Pintxo的食譜!

 

巴塞隆納的Massimo Dutti

到巴塞隆納前兩天開始好好看王儷僅<巴塞隆納,不只高第>這本書,關於旅遊,我比較喜歡出發前大略看了一下,到了當地用比較隨興的方式旅遊,而不是”按圖索驥”般的比照,有了身歷其境後,再來閱讀關於當地的深度旅遊資訊和文化。

早上大致排定了今天的行程,先去聖家堂(後來發現早上的票已經額滿,我只好今天晚上網路預訂,明天一早再去),之後去波格利亞市集,另外,我也想去之前出差都會過夜的Pratik Bakery Hotel 附近走走,除了很喜歡這間結合了麵包店的飯店之外,附近我記得有一間規模很大的設計禮品店。

去了預定地波格利亞市集後,我便開始尋找Massimo Dutti,沿街也順便逛了家飾店(喔有一間叫做Muy mucha的家飾店東西不貴,風格也簡約素雅)和內衣睡衣店…就這樣從第一間Massimo Dutti開始,我看上了一雙寶藍色壓成鱷魚皮紋的牛皮娃娃鞋,為了合腳的size,我總共去了四間Massimo Dutti!

但我必須說,我並沒有特別鎖定要逛這麼多間分店,進去第二間店其實是湊巧,因為他的位子應該是我印象中那間規模很大的設計禮品店。但也非常幸運,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一間Massimo Dutti是去年十月才開幕的旗艦店。

一進去裏頭,一開始只是對於店面之大感到驚訝,它是屬於長型的店面,後來,上了二樓,才發現這應該是古建築整修後的豪宅院落! 裏頭保留許多珍貴的建築元素,例如天花板是精緻的木雕、如攀藤的圖雕柱子、精緻的磁磚拼貼、雕花鐵窗、還有結合了大理石雕和銅雕的華麗壁爐、兩個小天井裡頭各種了一棵高大的梧桐,另外,二樓的中庭還有一台老爺車咖啡吧檯,和四五張木桌椅…更不用說店裡所用的家具沙發都十分講究。

整個二樓處處可以看到古蹟修復的用心和細膩,尤其這個由Josep Pascó i Mensa所設計的壁爐,做工如此精細繁複,可以想像修復時所耗費的精力。

 

 

旗艦店占地2000 平方米是改建自加泰隆尼亞有名畫家Ramon Casas的家,是19世紀末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風格的經典建築,與此同時期的相似潮流如法國的新藝術主義。

關於旗艦店的進一步介紹(修復、綠建築、零售創新手法、客制訂做服務等等)可以參考官網介紹:https://www.inditex.com/en/article?articleId=269935&title=Massimo+Dutti+opens+a+new+flagship+store+in+one+of+the+most+iconic+historical+buildings+in+Barcelona%27s+Paseo+de+Gracia

以下照片來源出處: http://www.ara.cat/estils_i_gent/Nous-descobert-Ramon-Casas-Vincon_0_1676232382.html

「casa ramón casas.」的圖片搜尋結果

La llar de foc de Josep Pascó, del 1902, és un dels elements més destacats de la planta principal / INDITEX

La terrassa, des d'on es pot veure la part posterior de la Casa Milà, estarà oberta al públic / INDITEX

 

備註:

關於Casa Ramon Casas 前身,的確是一間Gift Shop,成立了74年之久的Vinçon 抵不過網購低價一面倒和西班牙的不景氣,Vinçon 除了銷售設計家具家飾品之外,也是眾多設計師的展示空間,我還深深記得,當時無意間走進去這間規模巨大的禮品店時,難掩內心的激動和雀躍,對於這間指標性選品店的關門大吉,真的是覺得可惜!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jul/01/barcelonas-iconic-furniture-store-vincon-closes-after-74-years-of-trading

森林尋菇

我很喜歡去森林散步時,尋找菇類的蹤影,倒不是採來吃,只是很喜歡它們小巧可愛的模樣!

     我們猜想,下面這四張,應該是一樣的菇類,只是開展的程度不同而已。  會是Coulemelle ou lépiote élevée?

 

 

 

 

 

 

 

 

 

 

菇類在陽光下的色澤十分迷人。覺得有點像 hypholome en touffe (毒菇)?

排排站的三朵菇,超逗趣的!

這是Pézize orangé?! (可食用)

有點像靈芝的,會不會是 langue de boeuf?

叢生的感覺有點像 Pleurote corne d’abonance (這種菇可以吃)

喔有點像奶酥波蘿的菇,是非常毒的菇,Amanite panthère

最奇特的就屬他了,不知道是甚麼菇類。

另外,我們還發現野生的莓果,老公直接摘下來給我吃了….他說只要長得夠高,沒有被動物灑尿在上頭,就可以直接吃就好…

烏魚子的歷史

今天午飯後隨興翻了渡邊有子的<365日。日常生活與餐時> 翻到了這頁,提到了她住巴黎的朋友時常送烏魚子給她,然後她最喜歡把烏魚子搗碎,作成類似明太子的義大利麵 (這道烏魚子義大利麵也的確是薩丁尼亞島的特色菜*from wikipedia japan)

這個我一直以為很”下港人的滋味”,原來巴黎是極為高檔的珍品。當然烏魚子在台灣,也是珍貴的食材。上網搜尋了一下歷史淵源:

從這個法國連結找到一些資料: http://www.poutargue.fr/

原來在地中海沿岸一帶 (西班牙、義大利、北非、埃及、希臘、甚至到土耳其都有),都有把烏魚卵風乾鹽漬的保存手法,有一種說法是源自於腓尼基漁民隨著他們航線把這鹽漬法傳開來(看他們的影響範圍也的確是和上述的國家吻合),如果這個說法可考,那麼這個漁民鹽漬保存法就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500-539年之間,也就是說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Continue reading “烏魚子的歷史”

抽屜和收納

我還記得有一年在巴黎租的公寓,風格極為北歐極簡,但整間公寓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完全沒有抽屜的配置。

這是當時尚未搬進去的迷你廚房。沒有抽屜的配置,在廚房上是比較不理想的,抽屜的配置,讓放置較為裡層的東西,也能透過抽拉,快速輕便的取得,並且整個抽屜的內容物能一覽無遺。

 

 

最為明顯的不便就是無法放置刀叉匙的收納盒。

「rangement couverts」的圖片搜尋結果

 

在廚房中,我覺得最為理想的抽越寬越好,高度不需要太高。在”廚房的究極”這本書中認識到西班牙的系統廚具品牌 Santos,他們的抽屜概念我非常欣賞。

Organiser la vaisselle

 

 

像左圖,利用圓柱來調整,以配合餐盤的形狀大小。

 

 

 

 

設置縷空把手可以提取的隔層藍概念,也十分具有巧思。

 

 

 

 

關 於書桌,我個人喜歡合併書桌和餐桌的概念,因此抽屜並非必要。只要用一個簡單美觀的小收納盒,放一些常用的文具 ,另外一個筆筒放筆、剪刀和尺即可。

 

 

 

 

關於衣櫥的抽屜,我蠻喜歡這種網狀開放式的,我們大致上可以一覽無遺每格抽屜裡放置的內容物,當然,這比較適用於有置衣間的收納。不過,對於在衣服顏色選擇上有一致調性的人,作成開放式的衣櫃,也是很適合。

ALGOT Structure+barre/corb filet/tabl sup IKEA

下圖這一種的抽屜,我也很喜歡,一樣的概念,半開放式的抽屜,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知道每層抽屜的內容物,視覺上也較為通透,比起上面的網狀抽屜,下圖這種,闔起來就可以輕易遮蔽住雜物感。

PAX Armoire-penderie IKEA Garantie 10 ans gratuite. Détails des conditions disponibles en magasin ou sur internet.

發酵牛乳

昨天,照著一本食譜做了漢堡麵包,缺了一項發酵牛乳,特地去了趟超市購買。若不是這個漢堡食譜,我可能沒有機會在買鮮奶時,順手看了這個罐寫著許多阿拉伯文的發酵牛乳。

回來時,試喝了一下很像是未加糖的稀釋優酪乳,看了一下成分很簡單,就是低脂的牛奶和發酵菌,心想,這個很適合拿來打果汁!

在法國一般超市,我買不到原味未加糖的優酪乳,市面上我買到的都是加了香精漢糖,甚至為了更加濃稠,加了鮮奶油,如此的成分,和發酵牛乳比起來,糖量就是三倍,飽和脂肪也有四倍!

發酵牛乳在中亞、中東、印度一帶是很普遍的飲品,在我買的這罐發酵乳上面就寫著:可以搭配中東椰棗一起食用,在印度稱為lassi,在北非稱為leben,在高加索一代則稱作kefir。

我們熟悉的日本可爾必思,也是來自創辦人造訪內蒙古時嘗到當地的發酵牛奶所得到的靈感。

在法國有一位很活躍在電視上的醫生名叫Michel Cymes,他非常的幽默風趣,他的電視節目Les Pouvoirs extraordinaires du corps humain,非常的寓教於樂。他曾鼓勵大家多喝發酵牛奶來改善腸道健康,除了當作飲料喝之外,也可以取代鮮奶油入菜,但要記得適用於冷食,以免高溫破壞了好菌。參考自:

http://www.leparisien.fr/espace-premium/air-du-temps/osez-le-lait-fermente-les-conseils-du-docteur-cymes-27-07-2016-5996927.php

補充說明:

大家熟悉的肯德基比斯吉也需要用到發酵牛乳,英文是butterm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