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蜂類的小知識

以前對於蜂類的認識,只是很粗淺的覺得蜜蜂會螫人,平常也不太有機會看到蜜蜂,也就沒有機會進一步了解。來到法國,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多,連自家的陽台滿是綠意後,蜜蜂也成了常客。

基本上蜂類常見的是下面四種:從左邊開始: 蜜蜂、黃蜂、虎頭蜂、大黃蜂。要注意的是照片並沒有按照真正的大小喔!第三隻橘色的虎頭蜂可是比蜜蜂大太多了(可以從文中的影片中看出來)。

Comparatif abeille - guêpe - frelon - bourdon

蜜蜂(Abeille):

雄蜜蜂長的和大黃蜂很像,在法文中,也被稱作”faux-Bourdon” (faux在法文的意思是錯誤的),但雄蜜蜂不會穿梭在花叢中採蜜。

黃蜂(Guêpe):

黃蜂的體型很好認,有很明顯的"腰身",也因此法文有個片語"avoir la taille de guêpe"指的就是很有腰身的體型。

最近夏天有點討厭,常看到”黃蜂”,牠們只要看到甜的東西就會湊過去,上次我在廚房作麵包時,就來了一隻黃蜂,不斷的想停在我的麵糰上(麵糰是有加糖和奶油那種)。

黃蜂螫的汁液並沒有蜜蜂來的毒,但是牠的針比較長,一被螫到就是直接螫進血管,引發發炎過敏反應(參考資料)

昨天在巴黎閒逛時,在現榨柳丁汁機裡頭,發現躺滿了黃蜂!!! 如果這樣的柳丁汁還有人買,那我也真的太佩服法國人的隨性了!

連市集的切片西瓜也是滿滿的黃蜂。

虎頭蜂(Frelon):

虎頭蜂和黃蜂其實是同個家族的(Vespa,對沒錯,就是偉士牌機車那個單字),但虎頭蜂的體型是黃蜂的兩到三倍大,而且虎頭蜂的顏色偏橘色。

虎頭蜂和黃蜂雖然不會採蜜,但對於生態平衡也是相當重要的,牠們會吃蒼蠅、蚜蟲、毛毛蟲,年輕的Vespa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也因此會吃掉蜜蜂。

我目前沒有近距離看過虎頭蜂,倒是有一次在車內時,看到窗外有這麼一隻! 記得,如果是虎頭蜂或黃蜂,一定要盡量小動作的離開,只要不要太驚動牠們,基本上牠們不會看到人類就衝了過來。

虎頭蜂也有分歐洲種和亞洲種,據說亞洲種是2004引進,比較具有攻擊性。

網路上有一個影片非常精彩,是關於日本蜜蜂如何運用集體戰術(不同於歐洲的蜜蜂,影片中這種日本蜜蜂不具攻擊性):把虎頭蜂吸引近蜂巢後,將之團團包住成球後,靠著擺動身體翅膀加溫,蜜蜂的耐溫性比虎頭蜂高出兩度,也因此,虎頭蜂被包裹在蜜蜂球中,在加溫至46度下幾乎是被活活煮熟而亡。

我們還可以在影片中看到虎頭蜂剛進去蜂窩時,兩者體型明顯的差異。當蜜蜂們還沒集體作戰前,虎頭蜂快速地抓住一隻蜜蜂吃掉(哭),但一當牠正準備大快朵頤時,所有的日本蜜蜂群體圍住了牠(搭配緊張的配樂,簡直像在看電影橋段了)。

熊蜂(Bourdon):

我覺得是蜂類當中最可愛的! 長的圓滾滾毛呼呼之外,連性情也是相當溫和的,只要動作夠輕柔,我們甚至可以把熊蜂捧在手心,一點攻擊性都沒有。熊蜂(雌性)其實也有螫人的針,但除非是你把牠放在手心裡,打算捏扁牠,牠才會使出螫人的針。要不然,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大黃蜂根本不會螫人(參考資訊)。

這次度假時意外發現,入夜後的大黃蜂們會睡在薰衣草上面,一動也不動的,超可愛的。

關於蜂類螫人這點:

虎頭蜂和黃蜂的針螫了人之後,並不會有損傷,但一般我們都會認為蜜蜂(還有大黃蜂)螫了人後,牠們就會死亡。

其實這樣的話只說對了一半,主要是因為人體的肌膚受到蜜蜂針螫後會閉合,當蜜蜂螫完人後打算飛走時,針被"卡住"的情況下,拔起來時,接著分泌毒液的腺體也就跟著針被卡住了,蜜蜂就幾乎是"被撕開"這樣。

但蜜蜂螫了其他甲蟲類等,因為昆蟲被螫了後不會有閉合反應,也因此蜜蜂就可以安然無事的全身而退。(資料出處)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