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旋轉門revolving door

在芝加哥The Loop一帶,幾乎所有大樓的出入口都設有旋轉門。去的時候剛好是冷風颼颼的冬天,當下直覺就是這是把冷風阻隔在外頭的做法。

心裡想,難道北方寒冷的城市都是這樣的做法? 內心閃過過去出差過的北歐城市,我沒有特別對旋轉門有特別印象,詢問了住在北海道,在札幌工作的朋友,她說她並不常看到旋轉門,倒是常用的是雙重門的設置。

芝加哥的旋轉門 (revolving door)

雙重門 (vestibule)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vestibule door"

回家後,找到一篇探討芝加哥旋轉門的廣播小單元,由一位住在退休美國太太Flora所發問的(她長年往返芝加哥和佛羅里達兩個家),她常常遇到別人詢問她為何芝加哥有這麼多旋轉門?! 但她不知其原因。 另外,她也說,在佛羅里達州,她從來沒看過旋轉門的設置。

The Swinging Times of Chicago’s Revolving Doors

由來自芝加哥建築協會的Jennifer試圖回答此問題,廣播短短的,大約10分鐘,沒時間聽的話,也可以只看文章內容轉述,相當有趣。

旋轉門最初的發明者是德國人,但在1888年由來自費城的工程師Theophilus Van Kannel改良後取得專利。最初的旋轉門設置是在紐約,但芝加哥的確是全美旋轉門設置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美國旋轉門市場需求量第一的城市。

在芝加哥仍可看到由Van Kannel公司所製造的旋轉門:

A Van Kannel revolving door installed at the Pittsfield Building at 55 East Washington. (WBEZ/Jennifer Masengarb)

試圖解釋旋轉門的用意,大概有三種可能:

  1. 優化進出人流,透過旋轉門設置,進出的人流可以同時進行 (這點我倒是沒想到,因為不太常遇到同時進出的對向人流)
  2. 阻隔冷空氣: 親自體驗的效果,真的覺得非常好。vestibule當然也可以阻隔冷空氣,但所需的樓面空間較大: 對於當時芝加哥,眾多的餐廳和零售業者來說,旋轉門的設置,可以為他們爭取更多樓面使用空間 (例如多放兩張餐桌)
  3. 避免煙囪效性 (Stack effect)

Résultat de recherche d'images pour "stack effect"

摩天大樓的設置,無可避免的需要作個上下聯通的樓梯/電梯空間,而這個空間,就像煙囪一般,天冷時(圖左),冷空氣從門口進入,熱空氣由煙囪口送出,此對流在高樓設置下會非常強烈。天熱的時候,對流方向則剛好相反。

就避免煙囪效應的成效來說,旋轉門是優於雙道門(vestibule)的設計。

關於煙囪效應這一點,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感同身受! 有幾度在芝加哥,剛好遇到的是一般需要推開的大門(進門用拉、出門用推),我每次都要費盡吃奶的力氣才推得開,當下以為是外頭風很大的關係,現在想想,應該就是這個煙囪效應所造成”往內吸”的效應阿。

至於天熱的地方,為何沒有盛行旋轉門(以避免冷氣流出),我覺得文章說的觀點的確蠻符合人性的: 那就是”天冷一道寒風入室,會令人感到反感,但天熱讓冷氣流出室外,其實沒有甚麼感覺(只是很耗電而已,但這點,對耗能第一的美國人來說,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吧..)

廣播中提到,其實旋轉門的設置,在當時讓來自美國其他城市的旅客,感到相當不解和害怕,加州人甚至覺得這個像絞肉機的東西(XD),其實我每次只要旋轉門被轉得很快時,也是會站在外頭,等它轉慢一點再進去,轉太快真的令人感到有點壓力阿。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