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露營車在歐陸旅遊的形式可以說是我的夢想之一,然而在看了一些報導知道,原來露營車不能隨便停放,一定要停在特定的停車場,如此一來,有許多小城鎮就無法就近參觀。
為此,現在有一個選項就是由休旅車改造的車型,我們今年特地去參觀了法國的露營車展,為的就是親自看看由休旅車改造的車型,到底有怎麼樣的內裝。
其實在幾年前,我們也有參觀過這個展,但我再進去不到一小時,就從某一台露營車下來時,跌的狗吃屎,整個腳踝扭到,無法走路……也因此,當今年又有露營車展,我老公就問我說:” 妳想要再去扭一次腳踝嗎?” 真的是很欠扁。
當我發現今年所有的露營車都有圖下的台階,我心想,應該不只我跌的狗吃屎吧!? 所以才有這個改善…
經過這次的露營車展參觀,我們總結了理想的空間配置和細節:
- 床部的兩側有走道空間
- 衛浴的最佳設計是: 水槽是一道可推開的牆面,推開後就成了淋浴間(以下會說明)
- 駕駛座上頭要夠挑高,不要有壓迫感。
- 把手的設計
- 燈槽的設計和仿地板的設置
1. 床部設計:
以下的床部設計就是我們覺得不理想的,睡內側的人要跨過外側的人,另外,離廚房實在是太靠近了,沒有臥室的感覺。
2. 衛浴設計:
以下這個設計是我們最喜歡的,巧思在水槽那面牆,平時就是個廁所:
要淋浴時,就把水槽那面牆往馬桶推,如果大家特別注意,水槽那面是凹面,因此剛好和馬桶的弧度貼合,如此一來,浴室空間就轉化成淋浴間:
另外下圖的浴室空間更是特別,這是我們在展上唯一看到是如此設計的,它的延伸空間是廚房的走道。只要把周圍拉簾都拉起來,就成了一個淋浴間。
平時水槽沒用的話還可以立起來,因此廁所空間就能更迷你:
3. 駕駛座上方
我們喜歡的是下面這種,駕駛座上方挑高,只是圖下雖然非常美好(還有天窗),但卻不是休旅車改造的,而是露營車:
有壓迫感的就像下圖:
4. 把手設計:
露營車上的抽屜都必須做特殊的”上鎖”,以防止在車子行動時,因為移動而開合。而我覺得好用的設計是像下頭這種,長形把手的中間下方有片機關,要開時,必須同時壓住這片機關才能開,我覺得使用上比較直觀順手:
也有把那片機關設計,做成下方這種,比上面設計在把手下方的”難用”非常多,因為你的四根手指頭要往”上”推,如果你有一點點指甲,其實是會痛的!
以下的設計是大部分的露營車設計,我覺得非常不好用! 因為露營車上的抽屜都有做油壓設計,所以開的時候都會有股阻力(我覺得還比一般廚房的阻力來的強),當你將把手的鈕扣設計往下壓,會彈出小圓形把手,為了開抽屜,五隻手指要十分出力,實在是非常的不聰明!
當我在參觀前幾台試用了這樣的把手設計,它成了我篩選內裝的首要重點。只要是這種設計的,就先刪除了:
“按壓鈕扣”方式,也有下方的設計,比上面的好多了,因為彈出來的地方,做成長型下凹,有比較好用:
另外,也有乾脆另置一個機關(下圖最右上角的圓圈),將它轉到指定方向,下頭的抽屜才能開合:
下方也是:
5. 內裝細節:
來參觀露營車,除了看空間設置,內裝材質選擇和燈光設計的細節,也相當精采,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頭採用的材料版能呈現清水泥的質感,實在是非常美,讓人忘卻自己身在充滿”膠料”的車體當中:
我也蠻喜歡下面這面布面的牆面,感覺很溫暖:
仿木頭地板:
當然椅套材質也是應有盡有,我挺喜歡下面這種黑色格紋:
至於燈光,下面的廁所燈光設計有兩道,一道是直接照明,從上頭打下來,另外一道則是藏在鏡子下方,我相當喜歡,讓廁所有種靜謐的質感:
露營車的豪華和小型休旅車的精簡:
雖然露營車的停車限制是個缺點,但是同樣的預算來說,露營車卻比休旅車改造板來的便宜許多。
如果你比較追求”移動的家”,移動的地點比較少,主要是享受露營車的氛圍,那麼露營車的內裝真的可以非常精美:
廚房的設計還是圓弧形的:
另外,還有”極限"的休旅車改造,真的是用一般休旅車改造的空間:
別以為它會比較便宜,沒有! 它超貴的,比大型休旅車改造來的貴(大型休旅車改造的,都會有"正常的"衛浴空間和廚房設備。
車體上方可以像帳篷一樣撐開,如果你是冬天出遊,大概都要穿羽絨衣睡覺吧!
這個蓋上布套的是馬桶:
以下是大型休旅車改造的價位參考,比極限改造的休旅車還便宜了2000歐元:
以下的設計,還有往上發展的延伸空間,上頭又可以放置雙人床:
最後,我們覺得最理想的是Adria Twin Plus 。原本一開始希望床部兩邊都有走道,但車長還是我們最重要的限制,不要超過6公尺,而在這樣的車長下,床部還是只能做成橫放的:
以下是電腦合成圖,但現場的空間感的確如此:
另外,我們覺得臥鋪的空間要有窗戶設計(有蠻多是沒有窗戶的):
雖然目前沒有購買的計畫,但是我們倒是希望安排一次租露營車的旅行,先試試水溫,看看會不會夢想和現實有太大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