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說八國語言的可能性

“在多國語言中長大的小孩,如何學習語言”一直是我蠻好奇,很多人說,就算是多語的家庭,也只會有一個語言是母語。也有聽說,多與家庭的小孩,通常開口說話的年紀比較晚些(因為同時多語的學習會搞混)。

但這些說法,其實都是臆測。

影片中的俄國小女生Bella,才四歲,卻能把八國語言說得很道地(俄語、英語、德語、法語、阿拉伯語、中文、義大利文、西班牙語)。

她媽媽的教育方式,我覺得非常好,除了她自己用英語跟小孩溝通;小孩則是和俄國外婆講俄語、她主要的學習方法是把語言的學習融入遊戲中: 小女孩跟法國人上廚藝課、和中國女生學鋼琴、唱歌遊戲(15-30小時一周)、和西班牙人學直排輪、和德國人學溜冰。

聽她說法文、英文、中文的口音真得很好,在廚藝課和法國女生溝通,也像極了一個法國小女孩。

影片中訪問了幾個語言學家,還有兒童教育學家,語言學習在大腦中的反應區塊位於”布諾卡氏區” (aire de broca),這當中會有一個區塊專門是”母語”,而其他外語的學習,則分別落在不同的區塊,彼此不會重疊。

但如果其他外語學習不斷的進步,那就有可能”融入”母語區塊,也就是在使用這些外語時,會是”母語”的區塊在活躍。但如果這些外語學習間斷了,則會逐漸消失 (這似乎也解釋了,很多人可能小時候會講某些語言,最後完全沒用就也全部忘光了,連點感覺都沒留下來..)。

結論是”小孩子學越多語言,並不會智力或語言發展比較慢,相反的,多語的學習讓他們在兩種能力上特別出色: 認知的管控能力和環境適應力。

例如,影片中用了”Test de stroop”(斯特魯普效應)來測試另一個多語家庭的小孩,她完成測試的時間比一般單語小孩還要快。

斯特魯普效應的解釋提到:

這個效應展示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已是一個自動化的歷程。當有一個新的刺激出現時,如果它的特徵和原先的刺激相似或符合一致,便會加速人們的認知;反之,若新的刺激特徵與原先的刺激不相同,則會干擾人們的認知,使人們的所需的反應時間變長。

而多語小孩這方面的認知控管來的強效許多,她們能讓這個反應時間縮短。

雖然影片中提到了,七歲以前的語言學習能力是最事半功倍,但這並不表示成年就再也沒機會成為多語人士,我想,如同母語區塊和外語區塊的學習演變中可以看出,不間斷的學習是能改變大腦活躍的區塊。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