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關的設計和收納

這幾年我一直對玄關設計和收納特別注意,以前在台灣所接觸到的公寓類型,玄關通常只有作到鞋櫃,更不用提早期舊公寓,鞋櫃可能只是在門口、樓梯間的簡易設置。

然而,我覺得在歐美,配置給玄關的空間就大了許多,我在想是不是氣候也是一個很大因素,因為歐美天冷或是下雪的時間比較多,玄關需要吊掛大衣的空間,另外玄關也提供一個緩衝空間,不然每次大門一開,外頭冷風就直接灌進室內大廳。

另外,在歐美居家設計中,玄關其實是一個進門迎賓很重要的空間,玄關是展現主人生活風格的定調宣言,在Joanna Gaines的書 HOME BODY中,有這麼一張玄關的照片,如此之大已經不能說是方寸了,但可以看出在歐美獨棟獨院的居家設置,玄關絕對不只是一個進門放鞋的過道空間,而是一個很重要的空間配置。

而即使是一般公寓的小玄關,也能專注在一面牆的設計來展現風格,例如下圖利用大賣場就有在賣的木條貼出幾何圖形,然後在漆成卡其綠色,並利用鏡子來畫龍點睛。

除了展現風格,我更覺得玄關最好要有強大的收納功能,以下是一個日本的設計,將玄關設置兩個進入室內的入口,一個是隱藏式過道式開放收納空間,另一個則是簡約正式(適合給客人登堂入室的玄關),這個設計實在太棒了!

在台灣,因為裝修成本比起歐洲來的划算許多,所以總是可以大量的客製木作,然而像這個日本開放層架式收納,完全是稍有木工DIY經驗的人就可以複製,另外不多作門板,我覺得更符合軒關穿脫的衣鞋(需要透氣通風),因為是一個”隱藏式的過道空間”,也不用太在意開放層架是否擺得美觀,牆面那側還用了洞洞板,提高使用的彈性。

在法國類似簡易的玄關設計,還包括用窗簾遮蔽的:

看起來非常簡單,似乎也是用一般IKEA的櫃子,加上一桿衣桿,因為樓層夠高,上方也可以收納不常用的(例如行李箱):

如果是開門見廳的公寓,完全沒有玄關設置,或許也可以考慮這種方式,但完全開放式的擺法,就要稍微極簡一下擺置的衣物了。

妳用的粉底會傷害妳的皮膚嗎?

對於粉底,我是一個極為低度的使用者,一罐粉底液用上好幾年都用不完,平常也很少化妝。

之前買的香奈兒velvet的粉底液,一擦的當下,那霧面感非常喜歡,但是我覺得持妝性不怎麼好,另外,乾性肌膚真的不太適合。

一直想換一罐粉底液,用過一些嬌蘭的粉底液試用品,挺喜歡的,原本心意已定要買嬌蘭的新粉底,台灣稱做小燈泡粉底。瓶身像是個藝術品一樣,我非常的喜歡(到底是為了瓶身,還是為了粉底液?)

Image associée

Continue reading “妳用的粉底會傷害妳的皮膚嗎?”

法國藥妝品牌的防曬保濕乳液

來巴黎觀光的朋友,不免俗的會到藥妝店採購一番,每每問到我有沒有推薦的法國藥妝,我實在有點難回答,其實我平常對於藥妝店的產品沒有太大的忠誠度,通常同一個產品很少買超過兩次。

只有一項產品,我的忠誠度還算蠻高的,那就是無潤色的防曬保溼乳液。

Continue reading “法國藥妝品牌的防曬保濕乳液”

日本雜誌的贈品

每次去日本,必去書店看看有沒有日本雜誌好買,很多時候都是依贈品來決定是否購買,雖然很本末倒置,但日本許多雜誌的贈品,真的很用心,設想周到且品質良好。

有時候法國雜誌也會出些贈品,但真的很引不起興趣,每次看到,內心都會大喊"你們能不能去日本學學人家怎麼作贈品!"(但可能法國人不吃這一套)

Continue reading “日本雜誌的贈品”

剪去洗標的小刀具

每次買新衣服回家,除了要先清洗一次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除去洗標。

大部分的洗標的質料都很差,穿起來總是會刺刺的。只是剪洗標時,如果沒有仔細處理,可能留了個前端,異物的刺刺感可能更加明顯。

去除洗標前,要特別留意洗標的縫法,有一種洗標是另外剪單車縫上去的; 但大部分的剪標都是在車縫衣服時,一同縫上去的,而這種情況下的洗標,只能盡量剪到底,或者更徹底的方式就是將線頭都剪去,整片洗標取出來後,再另行把衣服車邊補縫上去。

Continue reading “剪去洗標的小刀具”

窩出你自己的故事-Homebody from Joanna Gaines

我和許多人一樣是透過美國房屋改造節目【Fixer Upper】而知道Joanna Gaines,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覺得她應該是混血兒吧! 果然沒錯,她媽媽是韓裔,而爸爸是黎巴嫩德國裔。

改造的節目不管哪一國的,我都很喜歡看,最早的應該是日本的【全民改造王】,法國也有些改造節目;不論是自住、或者是改造自己想出售的房子 。常常看這類型節目的影響,應該就是我常會在使用或是參觀某些”有待改善”的空間中,想像如何”改造”它。

Continue reading “窩出你自己的故事-Homebody from Joanna Gaines”

日本文具- Pilot的Frixtion 魔擦筆

摩擦筆Frixtion 是日本Pilot因應市場所推出的原子筆,應用特殊的墨水,”加熱”就會消失的特性,取代修正帶的功能,寫錯字只需用另一頭的橡膠頭摩擦,就能輕易消除。

其實這種墨水不是創新,大概30年前的就出現了,大家還記得有一種馬克杯,外頭的圖案會因為裝了熱飲而消失嗎? Frixtion的墨水就是一樣的概念。

Continue reading “日本文具- Pilot的Frixtion 魔擦筆”

居家設計學習-BEAMS的居家風格&風格收納

去了幾趟日本,尤其是東京,我總覺得日本的都會生活風格,和我在巴黎的氛圍很不相同,我想所有兼容並蓄的風格中,都需要賦予舊物件新的意涵,對於此點,日本傳統的舊物件自然不同於法國。

我目前的認識還很淺薄,但我還是覺得日式的風格居家很獨樹一格: 融入他們剎寂的美學(不要太過刁鑽完美,有點樸實粗糙的質地)、嚴謹專業的木工、他們對窗戶的使用很節制,開窗的意涵常常是為了內部的光線和空氣對流,對外的寬闊性式其次的選擇(這也許也是住屋密集度,不得不做的取捨)

如果要拿一個很經典的例子來介紹日式的都會風格主流,我想”BEAMS AT HOME”這系列的書應該是很適合。BEAMS AT HOME 的內容是BEAMS的世界各地職員們的居家風格介紹,書的分量很夠,像一本字典一樣,目前總共有四集。

「beams at home」的圖片搜尋結果

Continue reading “居家設計學習-BEAMS的居家風格&風格收納”

築地的菅商店-可愛的老夫老妻

剛剛看了和風總本家其中一集,專門訪問在舊築地的老店家們,最老的老闆娘是93歲繼續在築地販賣自家的漬物小菜。看到了一幕訪問專賣”港式點心”的菅商店,在築地工作了一甲子的”老”老闆(現在如果還在世就要90歲了),每天早上店家的83歲的老闆總是會溫柔地幫78歲老婆穿上圍裙,老婆說: “每天早上都是他幫我穿,我自己常常穿反了!”,老先生則說:”這也是他每天早上的工作事項之一。(笑)” 非常喜歡老夫老妻這段細膩的互動片段,因此想在此把它紀錄下來。

以下照片是老先生和兒子的合照(想找老先生和太太的照片,卻找不到):

「菅商店 築地」的圖片搜尋結果

Continue reading “築地的菅商店-可愛的老夫老妻”

茶包的新體驗-Bistrotea

上次在萊雅展的午餐時間,第一次看到了Bistrotea的茶包,當時和友人還搞不太懂這茶包到底是要怎麼泡? 硬是要撕開它,怎麼撕都撕不開,後來問了Bar的人,他說,直接把這個鋁箔包裝樣子的東西,放進熱水杯即可。

雖是說設計上更加方便,不需要湯匙攪拌,直接把茶包當作攪拌匙,另外,用過的茶包也不太會滴水,直接放進原本像小信封的包裝。但我不怎麼喜歡耶! 一直無法拋開既定的想法”怎麼把像泡麵調味包直接放在熱水裡啊?”,光是這念頭揮之不去,怎麼樣都不覺得茶會多好喝。

另外看不到茶葉(就算是茶包中的碎茶葉也好),我覺得”好假”。或許不在意自然感,喜歡比較時尚簡易的人會欣賞這個茶包的設計。但我大概就這樣嘗鮮一次,一點都不會考慮買回來泡茶用。

 

相關圖片

無塑生活-日本的Shupatto 快速折疊購物袋

這次在東京的”台隆手創” Tokyo Hand,買了新販售沒多久的Shupatto的折疊購物袋。 名字取的蠻傳神的,不知道是不是出於這個折疊袋的設計,像是可以快速收回的折扇一樣,收納時快速一拉”咻帕! shupa! (tto)”這樣XD(後續: 看了影片,的確是這樣沒有錯!)

Continue reading “無塑生活-日本的Shupatto 快速折疊購物袋”

來自西班牙小島的農民涼鞋 minoriquin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款的涼鞋?

這雙涼鞋的名字來自他發源的小島: 梅諾卡島 Minorique,是西班牙位於地中海上的小島,幾個西班牙地中海小島,每到了夏天都被洶湧而來的歐美觀光客給佔據,如果來到梅諾卡島,不要忘了應景的買雙道地的農夫鞋(這雙涼鞋其實是當地島民農作時穿的,想必是非常舒適耐穿)。

最道地的應該就屬Castell這個品牌 (點選連結),雖然沒有買過,但涼鞋的包覆性很高,連腳趾頭都包得好好的,留點魚口透氣通風(我對於穿涼鞋的擔憂就是很怕被踩到腳,尤其是腳趾頭! 因此,不太能夠理解穿著拖鞋去機場的人,難道他們不怕被行李輾到腳趾頭嗎??),後頭這種帶子也十分方便,直接套進去就可以,不用特地低身穿鞋。

瀏覽了一下網站,款式非常的多元(連童鞋也有,非常可愛),發現有雙還做了足弓的設計,鞋墊的材質很像是麂皮,如果是觸感會很好。很多時候機能性好的涼鞋,真的不太”優雅”,但我覺得Castell倒是一個折衷的選擇

連結: https://www.avarcacastell.com/fr/en/avarcas/54078-1059-rolls-kaki-nobuck-kaki.html

 

攪拌機的選擇: Kitchenaid 還是 Kenwood Kmix?

昨天睡前,一時興起研究了一下攪拌機的選擇。和不少人一樣,我被外型亮眼的Kitchenaid給吸引了,只是科技業的調教下,我養成了仔細研究產品規格,也不會單純對行銷手法買單。

「KMX750WH KITCHENAID�的圖片�尋�果

(但我還是必須承認,外觀設計和顏色對我來說也很重要,一開始我只想要等著未來買Kitchenaid,但被我老公制止,被他覺得我只注重外表,不考慮產品規格。)

首先,我老公一直說,Kitchenaid的馬達輸出功率才300W而已! 而Kenwood隨便都是1000W以上。

我有注意到法國的甜點競賽節目Le Meilleur Pâtissier中,所使用的機種也是Kenwood的Kmix。這時候,我內心原本堅定不移的Kitchenaid,有被老公勸阻成功,Kmix的外型設計感也很強,當我跟我老公說”我認真考慮Kmix了。”

(節目中LOGO被遮起來了,所以應該是沒有贊助行為吧。)

「le meilleur patissier�的圖片�尋�果

但我老公卻說"Kmix不好啦!它的出現只是為了對打Kitchenaid,它的性能普普而已!"

這句話在我”徹夜”(好啦沒有那麼浮誇,但我倒是認真看了一兩個小時,包括決定想買的顏色,後者大概就考慮了一個小時XD)做了研究後發現,老公只說對了一半,Kmix的確是市場期待而出的產品,但Kmix並沒有性能不優,和Kenwood其他攪拌機型作平行比較是沒有意義的,要考慮我們真正的使用需求。

關於市場期待這一點,要先說明一下,Kenwood是英國品牌,在攪拌器的市場上算是元老級的重要品牌,因此他們的技術和Know-how絕對是無庸置疑(我想就這一點來說,專業級的人都會看Kenwood這一線的品牌,而Kitchenaid,尤其Classic大概是給重視外表多過於功能性的消費族群。)

價位上,美國品牌的Kitchenaid實在是太貴,貴的不合理,只能去美國買才划算,而在法國買英系品牌,價錢都蠻好的。

首先,一台攪拌器的靈魂就屬於馬達,關於這一點,要澄清的是光看瓦數是不夠的,Kitchenaid和Kenwood兩者的馬達構造是不同的

  1. Kitchenaid的馬達(moteur à transmission direct): 位於機體的頭部,馬達的動能可以直達攪拌器頭,因此300W的效能就非常好。但頭重的設計,使用上要"掀開"時,蠻沉重的,常常使用的情況下,其實蠻累人的。
  2. Kenwood的系列(除了Kmix和Kitchenaid相同),都是屬於馬達位於底座(moteurs à courroie )機械帶傳送,動能傳達到攪拌器頭勢必耗損。但馬達位於底座的好處:攪拌器可以輕鬆多工(上面置放個果汁攪拌機也輕鬆駕馭)、安靜穩定、另外開蓋輕巧,也有一個按鍵就可以彈開的可行性。

外觀上兩者都很有設計感,Kitchenaid復古的造型,而KMIX則較為簡潔流利。有一點,我上網看了打蛋白霜的比較影片,感覺Kitchenaid因為底座較大,打起來很穩,但是KMIX(舊款機種)卻一直左右搖晃。

另外一些細節的地方(都是Kenwood勝出):

#攪拌時的平行性Mouvement planétaire是Kenwood的強項,可以有效率的掃到攪拌盆周圍。

Il s’agit de la rotation des batteurs sur leurs axes et autour du bol. Ce mécanisme permet de ramener le mélange au centre du bol et vous assure ainsi, quelle que soit la quantité, un parfait mixage des ingrédients. Il reproduit le mouvement du pétrin d’un boulanger.

#攪拌刀頭:

Kenwood的設計,像一個飽滿的氣球,底部的尖頭設計很平緩,好處是少數的鮮奶油或是蛋液也能打的很好。

Kenwood:

「k�ix 75� f�uet�的圖片�尋�果

Kitchenaid:

#絞肉器:兩者價位都差不多在70-80歐元, Kitchenaid是塑膠的,感覺很廉價,而Kenwood的是不銹鋼材質,質感真的好很多。"所有Kenwood的配備都是不銹鋼的"然而Kitchenaid則是一半一半。

Accessoire robot Kenwood KAX950ME

Kitchenaid塑膠感絞肉器,不只塑膠感,整體設計還是比較差:

Kenwood的代表作:KVC7305S CHEF TITANIUM

這一台非常的美,用美來形容可能不夠精確,我覺得是材質所散發的質感,在類似的機型中,應該是功能性最優的,適合大家庭四人以上,還有幾乎每天使用的人。

攪拌頭有一圈"天使光環"的LED燈,非常貼心,檢視麵團蛋白霜時,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其中一個攪拌頭是一個K字形,非常別出心裁(全系列都附有這款LOGO造型的攪拌頭)。

如果還沒擁有製麵機、果汁機、食物調理機、絞肉器之類的人,想要一次擁有這些,買一台KVC7305S CHEF TITANIUM就足夠了,但我已經擁有了除了絞肉器之外三樣東西,另外這一台真的非常的大,上述說的適合族群,我也不在其中,因此,我是完全不考慮這一台。

回到Kmix,第一代KMX50,市場策略上的確是和Kitchenaid對打,顏色非常多,還有圖案選擇,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KMX50像是攪拌機界裡的mini cooper,外型和色彩圖案策略上都像老朋友一樣熟悉。

但他的瓦數"只有”500W”,還是比Kitchenaid得來的強。

(照片中最中間那台的酒紅色,美的實在太性感了吧!!)

「KMX50�的圖片�尋�果

英國國旗款:

「KMX50�的圖片�尋�果

新一代KMX750 已經不玩顏色的機海戰術,只有黑、紅、白、米色(米色還只有英國有,法國沒有賣!),另外英國國旗限量款還有,這當然也只有英國市場才有。新一代最大亮點就是瓦數整個加倍 ,直接開到1000W,不要忘了系列的馬達和Kitchenaid一樣是moteur à transmission direct,完全沒有耗能的情況,而1000W真的非常強大。

要注意新舊代都還是同時存在於網通市場,而且舊一代機種並沒有降價,甚至在某些網通還賣得比較貴,可能是機款的顏色。

我想這應該是為了只想要不理性的為了顏色而買的人所保留的吧。

另外,KMX754系列的小差別是,改用玻璃的攪拌盆。

最後我選擇了黑色的,每次選了黑色,都有一種"那我當初幹嘛花時間仔細盤算其他顏色?"的無趣感覺,但黑色帶有鏡面光澤的電子產品,極為低調耐看,歷久彌新的感覺就像是:至今當我拿起iphone3s的時候,還是覺得這支手機實在是太美的工業設計。

另外,黑色系的家電類完全不用擔心搭配性的問題,一系列的產品都太值得擁有了,我想列入未來選單的應該就是:熱水壺、均質機(美式咖啡機也不錯)

最重要的,我們買到了276歐的價位(對,老公很心急地買了),然而Kitchenaid Artisan 我當初的夢幻款奶油色則至少要354歐(我在網通找到最便宜的),如果要加上防噴的透明蓋子30歐(在Kmix是標配),則兩者價差就至少在110歐元。

白色也是差不多的價錢,便宜了三歐元吧!(在某個網通網站) 其實我還是喜歡米色,所以考慮到未來可以納入米色系的家電,還是先買黑色的,畢竟如果是純白的,以後買米色的就有點奇怪了。

參考網站:

https://www.iletaitunefoislapatisserie.com/2017/12/test-produit-le-robot-patissier-kmx750-avis-kmix.html#.WzPB2Kcz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