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聽到"野人獻曝"這個典故時,我內心第一個想法是"這真是把一個生活美好的細節,描寫的活靈活現的"好故事啊!
我一直覺得這個野人很浪漫,很懂得享受生活。事隔多年再看一次,還是將冬日暖陽感受在心裏。
春秋時候的宋國,有一個窮困的農夫,吃的是粗淡的食物,穿的是破舊的衣服,住的是簡陋的房屋,但是他一點也不在意,對於自己的生活覺得很滿意。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又是一個冬天來到了。雖然天氣很冷,但是他沒有別的衣服可以穿,依舊穿著那件補了又補的破麻衣。就這樣,他又過了一個冬天。
春天到了,他下田去耕作,單薄的衣服實在擋不住那刺骨的春寒。還好那天陽光普照,他就在陽光下取暖,覺得曬太陽的滋味真是舒服極了。他不知道天下還有深廣的大廈可以擋風,棉衣狐裘可以禦寒。他認為曬太陽是最好的取暖方法,不禁有點責怪起自己,為什麼到今天才發現呢!他興沖沖地跑回家,告訴他的妻子說:「讓背曬太陽的溫暖,沒有人知道。我要把這個方法獻給我們的國君,國君知道了,一定很高興,一定會重重的賞賜我。」
他的妻子一聽,滿有道理的,也同意他進城去見國君。
這件事被鄉里的人知道了,覺得農夫的行為太可笑了。有一天,有錢的鄰居就勸他不要去,並且說了一個故事給他聽:「從前有個人,把豌豆、卷耳、水芹、萍實當作美味,並且對鄉里的富豪稱讚這些食物。鄉里的富豪拿來吃了,嘴唇被刺破了,肚子中了毒。大家譏笑他,埋怨他。那個人這才知道自己孤陋寡聞,覺得很慚愧。」
農夫聽不懂鄰居話裡的意思,就問他說:「你說這個故事給我聽的用意是什麼?」
鄰居笑了笑說:「你想,我們的國君住的是富麗的宮室,穿的是昂貴的狐裘,他還用得著曬太陽來取暖嗎?你就像我講的故事中的那個人啊!」
農夫聽了,恍然大悟,覺得很不好意思,就打消了到國君面前去獻曝的主意。
「野人獻曝」這個故事,後來成為一句成語,用以比喻微薄的貢獻。是自謙之詞。
原文:愧物致敬,曰敢效獻曝之忱。
譯文:贈送禮物給人表示敬意,就說這是聊表獻曝的誠意。
★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社出版李炳傑編著「幼學瓊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