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分類的由來

前陣子又看了”林修老師”的知識性節目,學習到血型分類的由來。而這由來的認識,也讓原本只是死記(還會忘掉搞混): “o型的人可以捐血給所有人,而AB型可以接受所有人的血”,現在可以輕易理解而牢記。

所謂的A型就是紅血球上附著了A型物質,而B型則附著了B型物質,想當然爾,AB型就是同時附著了A和B型物質。

O型則是甚麼都沒有,但O型在當時其實是用C型所代表,後來則用O,而這個O則是德文Ohne (without)的意思,為什麼是德文呢? 因為發現人類血液有血型差別的是一位奧地利的細菌學家Karl Landsteiner。

知道血型的缺別是來自紅血球上附著的物質,的確可以輕易了解為何AB型的人可以”接納”所有血型(因為他A和B兩個物質都有!) ,而為何O型可以捐給其他血型(因為他的血液沒有帶任何物質),當有相異物質出現在血液中會造成凝集。

但影片中醫生也表示,其實只有在迫切的狀況下,O型血可以供給其他血型,正常情況還是對等血型才能夠輸血使用,另外血型的種類其實高達了300種!

我老公後來在這幾年終於知道他的血型是A+ ,問我是A+ 還是A – ,我哪知道啊?!!

日本知識節目的輔助教材真的做得很好,用像蘋果的圖示加上”附著”於上頭的物質,我記得好清楚,之後看了康健雜誌的血型介紹,又是抗體、抗原的,如果沒先看過”蘋果圖示”,我光看康健雜誌這篇介紹,一定會忘記(多了抗體的訊息,可能讓我搞混了)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