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芝加哥之前,我的主要目的只有兩個: 參觀Chicago Art Institute 還有芝加哥建築協會。
禮拜天到芝加哥,隔天一早的行程就是芝加哥建築協會,先到建築協會了解芝加哥市中心的建築風貌,如此一來的一周,就能夠親自走訪感受建築歷史和細節。
到了建築協會才發現(原本以為只有館內的導覽),原來每天都會有各式主題的付費導覽團(三月開始還有搭船欣賞河岸摩天大樓建築的行程),我最後選定了裝飾藝術Art Deco 的主題導覽,因為摩天大樓外觀的裝飾,實在是太引人入勝。
也幸好參觀了這個walk tour,所以知道可以走進去參觀大廳(還是要注意禮貌,進去後,要和管理員打聲招呼喔)
走在芝加哥的金融區,很容易看到像下圖一樣的大門入口,金碧輝煌又充滿了細緻的雕飾。
裝飾藝術Art Deco的命名起源來自巴黎在1925所舉辦的裝飾藝術和現代工業的國際博覽會,而Art Deco在世界各地建築和內部裝潢的變革影響,全盛時期是在二戰之間,對於它整體設計氛圍,透過電影”大亨小傳”的場景和文宣設計,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大亨小傳電影的歷史背景就是1929年的都會紐約。
而它的中心訴求是甚麼? 從歷史上的脈絡來看,就更容易理解。任何時期的藝術活動,它們的興起通常是對當時”發展過盛”的潮流提出新的審美觀點和方向。
回頭來看裝飾藝術,其實也就是對當時盛行的”新藝術”的反制。新藝術怎麼理解呢? 藤蔓藤蔓! 我覺得新藝術就是企圖將藤蔓充滿生命力(不規則)線條,表現在工藝上。
新藝術的代表,如慕夏(Mucha)的文宣設計正是新藝術的靈魂:
巴黎還隨處可見,由Guimard建築師所設計的地鐵入口設計(我第一次看到時,覺得這怎麼那麼像異形):
裝飾藝術活動的凝聚,大概就是受不了這種詭異(我自己偏激的說法XD)的工藝美感,因此它們開始訴求的是秩序中的平衡美感(不要再給我捲得一點章法都沒有!),因此在圖騰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幾何設計,即使是動植物圖騰,也都是一致性的幾何對稱。
回到上述提到的大亨小傳的文宣,,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和慕夏文宣品的差異,旁邊金框的幾何對稱線條。
根據導覽的說法,當巴黎舉辦裝飾藝術國際博覽會時,美國也有受邀參展,但當時的美國卻說”我們沒有裝飾藝術”,也因此,與其說”參展”,倒不如說美國透過這次博覽會去見識所謂的裝飾藝術設計,也從那時候開始,美國各地的建築開始實驗了裝飾藝術的設計理念。
在建築上的表現會是如何呢?
就透過我在芝加哥所拍的摩天大樓內外部來欣賞一下吧。
我們當然看到不少植物的元素,尤其芝加哥的裝飾藝術很喜歡使用蕨類的捲捲的幼苗來展現幾何線條,但植物圖騰本身是受到幾何線條設計所制約,已經不像是新藝術那樣奔放隨興。
裝飾藝術的植物圖騰:
下頭的孔雀雕飾實在好美!
Merchandise Mart
值得探究的細節,還包括透過壁飾來說故事,例如Merchandise Mart大廳的壁畫,彰顯了與世界各國貿易的故事:
下圖是印度和荷蘭:
Merchandise Mart 是個有趣的地方,你可以把它當作當時的巨型Shopping mall,開幕於1930年代,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面積高達37萬平方公尺!
在沒有e-mail的時代,可以想像透過信件傳遞的巨型百貨公司,也是需要巨大的郵箱 XD
鑲嵌於電梯的美麗雕飾:
而這圈雕飾也應用在裏頭店面的入口上。現在的巨型百貨中,一樓是高級的廚具和衛浴品牌,二樓感覺上都是公司(我並沒有逛完)。
二樓的Marchall’s Landing,一個可用餐、可工作、可社交的場合:
Century Tower
而Century Tower 前身是美國信託服務公司,大門兩側的壁飾則述說著金融的歷史:從銀貨兩訖到銀行的設置。
我相當喜歡Century Tower大廳利用現代燈飾,為稍顯沉重感的裝飾藝術大廳,帶來輕盈的設計感:
大廳另一頭的樓梯上方,圓形的燈飾顯得有些無趣和制式:
原本燈飾是這樣,像顛倒的巨型蛋糕:
現在改成了的燈飾相當現代,我相當欣賞這樣的新舊結合:
Century Tower 也是蝙蝠俠電影中出現的大樓: 此棟建築外頭的磚瓦塊用了漸層色的方式,越往上方磚瓦色調越淡,這個視覺特效,無形中拉長了建築的線條,同時,我覺得也讓建築體永遠都有光線照射在上頭的感覺!
Carbide & Carbon Building
雙C的Logo設計原因來自此棟摩天大樓的命名”Carbide & Carbon Building”(建於1929),此棟大樓外觀本身也相當好認,除了是深綠色陶瓦之外,金塔上鑲的是純正的金箔,聽說靈感來源是香檳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