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如何成了操弄民意的幫兇

自從上次寫了<外人眼中的台灣和藍綠之間>,我對於”混合戰”、假新聞、社群媒體操控便有了更多的好奇。

今天在準備午餐的時候,聽了一段TED TALK,感受非常深刻, 演說主題是: 英國脫歐公投中,臉書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臉書對民主的威脅。總覺得,英國所經歷的社群媒體操弄,正是台灣進行中的日常生活。

Carole Cadwalladr 是去年揭發Cambridge Analytica 如何(駭客)操弄臉書用戶大數據,以影響選舉(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的英國記者。

演說上傳的時間很新,目前字幕都尚未編輯,美國FOX NEWS的評論也是不到一天。

Carole 舉了一個在英國脫歐公投中,62%投給”脫歐”的位於南威爾斯前煤礦城鎮區塊。這個城鎮的人覺得”歐盟沒有為我們做些甚麼”(但這個城鎮有三個由歐盟基金支出的學院和運動中心,以及基礎建設),他們覺得”移民帶來了威脅”(但這裡,在數據上,卻是英國移民人口最少的城市),甚至Carole在當地調查研究時,遇到一位波蘭籍的居民,她說她應該是這個城鎮,唯一的外國人口)。

  • 32 millions GBP : Coleg Gwent: college of further education (英國教育體制: 大學體制 & 專業技職further education)
  • 350 millions GBP: sport center
  • 77 millions GBP: Road improvment scheme

尤其當Carole問一位站在運動中心前的居民,他說”他投了脫歐,因為歐盟並沒有為他做了任何事情” (先生,你後頭的運動中心就是歐盟出錢的,好嗎?) Carole問了當地人,”為什麼覺得移民帶給你威脅?”,居民回答: 我在臉書看到移民”做了很多可怕的事情的影片。

為什麼這個城鎮的人,所感受到的和實際經歷的是完完全全背道而馳的事情?

“這些居民在臉書看到影片“這個敘述句,我們可以這樣反思:

  • 誰放了這些影片(廣告)? 放這些影片(廣告)的意圖是甚麼?
  • 為什麼是透過臉書?
  • 為什麼是這群居民?

這三個問題就用下面的事實敘述,得到解答。

在臉書上,用戶接收了哪些訊息,是如何反應,我們無從回朔,更不用說作任何研究探討。

主張脫歐的團體透過Cambridge Analytica在臉書所分析的用戶資料/偏好/動態,定義出”最容易在政治議題上被說服”的民眾,針對他們”餵食”目標性廣告(右翼想法、並框架了: 移民=威脅,歐盟=牽制力量/財政支出)

英國議會多次要求Mark Zuckerburg 前來解釋: 目標用戶是怎麼定義? 背後投放廣告的客戶背景? 金流量是多少? 但臉書都拒絕提供。

法律限制了政治獻金,但當交易在臉書投放廣告的資金無法管制,卻又造成巨大的影響,這難道不是非常嚴重的議題嗎?

另外,Carole也強調了這些脫歐的團體,除了運用框架來誤導群眾,同時煽動了”害怕和仇恨”。

Cambridge Analytica 是怎麼要將臉書用戶”作政治立場的分類”,以了解他們各自的害怕擔憂是甚麼。

我們可以進一步看 Carole 訪問Cambridge Analytica 前員工的影片和報導(也曾收到來在臉書的”官司威脅”)。

Revealed: 50 million Facebook profiles harvested for Cambridge Analytica in major data breach

‘I made Steve Bannon’s psychological warfare tool’: meet the data war whistleblower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