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哲學會考題目

法國這禮拜是大學會考周,首先開場的就是哲學考試,一考便是四個小時,總共三個申論題。

今年的題目,每組的題目(除了第三題引經據典,回答上有門檻外) 都十分有趣,看著這樣的題目,我真是心神嚮往,這是我欣賞的教育模式。

題目如下 (參考來源):

文組(L)題目

  1. 「是否可能逃脫時間」
  2. 「解釋一件藝術作品有什麼用處」
  3. 解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在「法哲學原理」一書中的一段話。

經濟社會組(ES)的題目

  1. 「道德是否為最佳政策」
  2. 「勞動是否使人們分歧」,
  3. 解釋哲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闡述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原則的一段話。

科學組(S)的題目

  1. 「文化多元性會阻礙人類團結嗎」
  2. 「承認義務是否等於放棄自由」
  3. 解釋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幻象的未來」(L’avenir d’une illusion)一書中的一段話。

技術組(Technologiques)題目

  1. 「只有能交換的東西才有價值嗎」
  2. 「法律能帶給我們幸福嗎」,
  3. 解釋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在「隨筆集」(Les Essais)中的一段話。

以下這篇,論述了法國的哲學教育中培養的公民參與,我覺得寫得非常的好!  在台灣,我感覺越來越多的公民參與,但如果能讓公民參與有了哲學教育所教我們的思考辯論,一定能為台灣的政治帶來更好的未來。

公民的搖籃——法國高中哲學教育觀察

作者: 坂上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文章節錄:

哲學,是在思想的常與變中、在與人性有關的基本概念與問題中,創造問題化(problématisation)、概念化(conceptualisation)與論證(argumentation)的過程。法國高中的哲學教育,目的在於讓學生發展問題化問題(自我詢問,形成問題意識並架構問題性空間)、概念化概念(定義概念並標誌界線)、就主題與其對反面進行論證(合理地建構與解構)的基礎能力。這是包含閱讀、書寫與論辯的複合能力。與其說學生從哲學課習得「哲學家說了什麼」,不如說他們參與了一次次的哲學創造過程。

既然哲學教育是培養學生進行問題化、概念化並加以論證的能力。

學生經由哲學課的洗禮,培育了人文條件、訓練了公民視野。他們在哲學教育中參與了如探險般的問題化、概念化與論證過程,學會了獨立思考(penser par soi-même),發展了理性判斷下的批判自由,並以之關懷個體與世界、他人、自身關係的意義。

他們更練習運用理性,以了解這個複雜世界的經濟、社會、文化、倫理各面向的挑戰與取捨,並投身必要的公共辯論與政治抉擇、積極參與各種型態的民主生活。

 

另外一篇好文章 (作者 沈清楷) :

少了一堂課?從法國哲學課程看台灣人文教育

 

哲學教育,無分階級

受到天主教耶穌會開辦中學的啟發,法國從十九世紀拿破崙第一帝國時期開始,便將哲學被列為中等教育的必修科目。拿破崙恢復了大革命所推翻的大學體制,並於1808年確立了高中會考制度。要進入大學的候選人必須年滿16歲,並且需通過一連串希臘、拉丁文學作家、修辭學、歷史、地理和哲學的口試測驗。史上第一次測驗於1809年舉行,當時有31位候選人通過測試,大部分是布爾喬亞階級的子弟。現在每年大概有65萬名高中生(普通類約33萬,技術類32萬)參加測驗。

現今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目的並非培養哲學家,也不將對象限制在所謂的大學及同級的高等教育框架中,它更偏向普羅大眾而不是少數菁英,儘管哲學教育對一波波蓬勃的法國思潮功不可沒。對法國而言,將哲學教育納入國家體制,其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出能夠自由思考、具有批判能力的人。因為這個目的,哲學自由思考的精神才不會在公民培育的落實過程中,簡單地淪為缺乏反思的道德教育,或是成為國家為了統治、馴化人民的意識形態灌輸工具。當然在歷史上,也不乏國家以哲學之名,進行思想控制的例子。

融入在地,提升公民素質

相較起來,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最大的特色還是在於其「開放性」──儘管有既定範圍,卻沒有明定內容,也沒有特定的課程組織與規定的進度。因為哲學教學的目的不是教條陳述,而是找出問題的癥結,著重自我思考的養成。至目前為止,法國並非歐洲唯一在中學就提供哲學教育的國家,其他像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便把哲學列為必修,德國、瑞士、瑞典則列為選修,中學哲學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台灣我們無法照單全收,但可以從中思考,如何在高中階段從體制內提倡哲學教育。

台灣目前雖然在中學階段沒有任何哲學課程,但若能階段性地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轉化成更開闊的「文化基本教材」,增加時數、與語文類脫鉤,並與整體的高中公民教育進行配套,再將哲學的邏輯、價值等融入其中,或許能讓高中生受到更多文化、思想的刺激,培養多元視野下的獨立思考。另外,哲學也需要跟在地議題結合,回到自身的存在處境。換言之,未來要邁向一種本土哲學教育,才能讓哲學思考的普遍抽象層次「回到具體」,當哲學與所處環境結合,思考和行動才會變成一種內在的需要。哲學教育首先應讓公民成為一個更完整的「個人」,當我們去談國家整體公民素質的提升,也才得以可能。

Share

One Reply to “法國的哲學會考題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