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存時間的生活】戰爭下的台日情誼&白色恐怖

紀錄片中提到的高座海軍工廠史實: 一群台灣子弟在日本帝國擴張主義需求下,前往日本建造軍用機,然而,當時在海軍中服役的津端爺爺卻常覺得對他們有所愧疚,自願住到台灣人專用的宿舍中(感覺影片中是這樣敘述,但從以下口述歷史中,卻提到宿舍並沒有非台日籍,只是有不同寢室而已),也和其中的陳清順成了摯友,視之如親弟弟般。

我總是特別注意著大時代下的小人物選擇,並不是所有人都要改變或創造時代,才稱得上勇敢膽識,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良知和道德情操,作出良善義理的選擇,對我來說就是人性的勇敢和可貴。

津端爺爺有情有義這一面,尤其是為陳清順上墳這一幕,我每看一次,都不禁溼了眼眶。

以下的文章內容,都是節錄,資料出處連結都在標題中。

 台灣少年工 , 高座海軍工廠 1944

1942年6月中途島之戰後,日軍在太平洋戰勢逆轉,為增產對抗美軍B-29轟炸機的「雷電」戰鬥機,神奈川縣大和市的「海軍航空技術廠相模野□張所」(空C廠,後來改為高座海軍工廠)負責生產該型戰機。由於日本國內人力逐漸缺乏,1942年10月台灣總督府在全島募集12.3歲至18.9歲的小學或中學畢業生前往高座廠造飛機。募集條件是半工半讀,小學畢業的讀三年書,工廠工作二年,五年可取得甲種工業學校畢業資格,中學畢業則工作二年,可取得高等工業學校畢業資格,工作有薪水,衣食宿都由工廠提供,結果1953年5月至1 9 4 4年5月共有8 , 4 1 9名「台灣少年工」遠赴日本。

這些少年工大多數在高座海軍工廠,有些前往群馬縣太田市、茨城縣霞之浦、長崎縣大村、名古屋三菱重工等各工廠實習工作。他們離鄉背井在惡劣的工作生活環境中消耗青春,因病亡故或在1944年12月18日遭受美軍轟炸死亡者共有5 0多人。終戰後1 9 4 5年底至1946年初,他們才陸續回到台灣,並重新適應一個大轉換的時代。

延伸資料: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

口述歷史:

造飛機的代誌—陳臣堅先生 訪談錄

file:///C:/Users/Wu/Downloads/0262.pdf

 

臺灣高座臺日交流協會

簡稱臺灣高座會,原本是一個由日治時期曾參與高座海軍工廠飛機製造工事的「臺灣少年工」的交流組織,除促進舊臺籍高座少年工聯誼外,也與日本之高座會進行交流。

白色恐怖下喪生的陳清順

我也好奇,陳清順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喪命的。節錄來自兩篇部落格文章,並穿插紀錄片的片段畫面,讓我更體會那個時代背景下所交織的人生織理。

李家雄中醫師的生命樂章

關於陳清順

籍貫/族群:台北三峽人/福佬人

案件名稱: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海山區工作委員會圳仔頭等支部」呂華璋等案。判決時間: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六月九日槍決時間: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九日 身亡年齡:25歲

被捕前職業:大溪警察分局警員 案情:陳清順,台北縣三峽人,大溪警察分局警員。1949年10月,陳清順經由「海山區工作委員」呂華璋介紹參加地下組織,並吸收李景昭(亦為警員)。1950年,全台地下組織崩潰,大溪警局位於台北、桃園交界山區,陳清順多次掩護黃培奕等多名組織成員逃亡。1951年,「海山區工作委員會」核心幹部呂華璋、陳敬賢等人被捕,供出成員名單,陳清順隨後被捕,判處死刑。呂華璋等人因此減輕刑期,判十五年有期徒刑。 判決書: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判決(41)安潔字第2466號。「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眾望所歸。」《論語》

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

《積存時間的生活》在台灣出版發行時,津端夫婦來台灣赴宴,銀幕上飄揚的大大的中華民國國旗,吉品軒與新淡水市鎮,及崇德路台北六張犁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我最熟悉的崇德路,崇德路跑步與騎車數百次,現在週四與高兄再騎上崇德路,經過了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一定會連想到津端修一。

因為這電影裡最搶眼的照片,是津端修一與陳清順的合照,這張黑白照片,也讓我感傷落淚,這照片是東京海軍基地,台灣軍的宿舍,當年戰爭的時候,台灣軍的宿舍待遇不錯的樣子,津端修一常常會去看看陳清順,當年,我四叔也在東京空軍基地,飲食方面待遇很好,我爸爸與大伯念早稻田大學,二伯念慶應大學,假日,三個哥哥常常會去看看四叔,補充營養。「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名正言順。」《論語》

話說銀幕上的崇德路台北六張犁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這裏面是白色恐怖、政治受難的集葬區,鏡頭前面小小的石塊墓碑,大大的紅字標題「陳清順之墓」座落第1墓區。立碑於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津端修一拿出了一個小圓形的印章,刻印著「津」大「端」小的兩個字,印章旁寫的是1934,津端英子說津端修一的一生只用這個印章,這個印章是陳清順離開了日本前,陳清順親手製作的。

津端修一用黃色的錦布,將津端印章好好地包裹起來,在陳清順之墓的右前方二十公分處,挖了一個洞穴,謹慎地埋藏在洞穴,掩蓋了之後,再淋礦泉水在陳清順之墓碑上,十指握緊,再念念有詞,來生再會,戰後在日本離別,再見台灣已天人永隔。

陳英泰部落格

台灣工委會桃園支部呂華璋案

於1952.年12月間和陳清順、黃國和、林有福、陳振奇、吳慶、徐阿生、邱木舜、邱垂本、李金水、卓金生、劉明錦、邱阿貴、吳清溪、游金魚等另外14個人被槍斃。因該案同時被槍斃的有15位之多,當局把該15位分著兩批執行槍斃,先於12月9日把陳清順、黃國和、林有福、陳振奇、吳慶、徐阿生、邱木舜、邱垂本、李金水、卓金生等10位執行,於2日後的12月11日執行劉萬山、劉明錦、邱阿貴、吳清溪、游金魚等五人。

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主要出於反蔣思想,出於兩岸的統一者應不多,且對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所知很少。純然是為祈求台灣幸福、繁榮與反貪污、施行正義為主要原因。… 因此在有意或無意中,被納入聯合中共以推翻國民黨政府而遭屠殺。五十年代被屠殺的受難者大都是屬這種情形。 (全篇詳文連結)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