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很喜歡整理,也很愛乾淨。當雜亂無章的環境轉變成井然有序;當地板桌面變得乾淨舒適、當流理台和水龍頭變得光潔明亮,只需要花點時間和心思,所帶來的成就感,變成了日常生活的朝氣和愉悅感。
說真的,維持居家整潔不該是”費心費力”的苦差事,當我們每天養成順手的習慣,善用有效率的工具,就能輕鬆地保持整潔。
麻生圭子的<慢活京都 深呼吸>這本書裡<白露>這個章節,我印象特別深刻,她對於居家整潔,透過散文詩意般的描寫,總是讓我心神嚮往。
秋日的天空,像是剛擦拭、掃除過的家中一般,清澈舒適。…擦拭清掃後,總覺得氣氛變好了。…有種令人訝異的優雅感受。我們有時會用手指畫過門框,確定乾淨與否。不過不用這麼做,只要憑氣氛就能辨別了。因為髒汙會讓空氣變的凝重起來。
不少人去過了京都,也參觀了著名的寺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走在這些寺廟裏頭,無論是室內或室外,散發出來的寧靜優雅,都來自這每天如修行般的清潔。
當木頭堆積了灰塵,久了成了黑污,木造建築裡外就失去了光澤。試著閉上眼想像,行走在寺廟的迴廊、簷廊,或是日式房間常有的壁龕,上頭積滿灰塵而顯得暗淡,我們還能同樣感受寧靜優雅的氛圍嗎?
而清潔的用具呢? 麻生圭子提到木匠監工曾經對她說”會傷到自己的雙手的東西,也不要對木頭使用喔” 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說法,維持家居整潔,大部分的時候,你只需要”乾淨的抹布和清水”。
以下就是我對於居家清潔的隨手筆記:
流理台、水槽、水龍頭,只需要隨時把水滴給擦拭掉,並不需要特殊的去水漬清潔劑,如果需要看起來更光亮,天然的白醋加水稀釋,噴灑一下,靜置五分鐘即可用簡單的刷子,稍稍刷洗,再拿一條乾布擦乾。
法國有賣一個”特殊規格”的毛巾,稱作是”盥洗用的手套” (Gant de toilette),它其實像是一個手掌大小,用毛巾對折縫成的”口袋”般,我們可以把它套在手掌,用來清洗身體。而我,則是把它掛在浴室方便拿取的地方,隨手擦拭水槽和水龍頭上的水滴。
我家的浴室水槽,就隨時保持圖下這樣:一個無印良品的小垃圾桶、可愛人形的小刷子、和右邊的香皂。刷牙或洗手時,順手拿小刷子刷一下,刷的同時就能感受到水漬產生的微微阻力,但輕刷一下,很快就能感受到水槽陶瓷面的光滑感。
水槽壁的水漬,每次開水龍頭,四濺的水滴乾燥之後就會慢慢形成水漬,但只要在不累積的情況下,只需物理性的刷洗,不用動用任何化學成分,就能輕鬆的刷去。(刷牙也是同樣的道理,透過刷牙這個物理性的動作,就能潔牙,牙膏其實並非必要的東西,牙線才是比較不可或缺的。)
至於常用的牙刷、牙膏、牙線、防曬乳之類的東西,都放在哪了呢? 我把它們往高處一點的地方擺了,差不多在150-160公分之間的高度,往高處集中擺放,方便拿取,在視覺上也大大降低了雜物感。
書中還提到了,家裡傳統日式町家的地板是”跪在地上”擦拭的,和一般人的操作手法不同: 我們通常是準備一桶水,一條抹布(我們的情況可能是拖把”好神拖”之類的),等到水桶的水髒到不行了,再來換水。麻生圭子則是一次準備了非常多條抹布,每條抹布都擦拭髒了後,再全部放入洗衣機清洗。
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那桶水,其實只要放抹布或拖把進去洗一次後,水就髒了,用這樣的”略髒”的水來擦拭,就無法呈現潔白光亮的地板。
在我家,對於地板,我的要求沒有那麼高! 每天清潔地板,靠的就是圖下兩樣東西: 輕巧的”奇麗掃”和無線手持吸塵器。當然我也有濕拖用的,是無印良品的拖把,另外,插電式的DYSON吸塵器。
這兩樣工具,我每天都會使用。為何要兩者搭配使用呢? 主要是我希望清潔地板時,能夠安靜輕巧,因此,我會用這個具有靜電效果的海綿掃,先把地上毛屑灰塵掃到同一個地方,這個奇麗掃才142克,可能比一支手機來的輕,每天只要在吃完飯,需要稍稍走動消化時,順手把室內擦拭一輪,接著再用手持吸塵器,把聚集的毛屑灰塵吸乾淨,順便吸一下奇麗掃的海綿刷頭上的髒污。
關於手持吸塵器,當然預算夠,可以同時擁有插電式和手持式的無袋式吸塵器,但我的情況是插電式的吸塵器還是比較能夠應付整個空間的清掃 (一個月大概使用兩次來打掃整個家裡,也會每周用來吸手持集塵袋的灰塵毛屑),手持式的吸塵器只是用來當作一個輔助,挑選時要特別注意: 吸力的數值 (像這一台Vacuum: ≥6.0KPA )和續航力(30分鐘)。
另一本,冲幸子<德國流掃除術> 這本書主要就是強調”使用中就保持清潔”,如此一來只要每天花個15分鐘,讓髒污沒有機會累積,就能保持家中的清潔整齊。
我有另一個使用中清潔的好例子,主要是我家的玻璃是單層玻璃,其實法國已經大半是雙層玻璃了,這樣保溫效果比較好,也正是因為我家是單層,所以到了冬天,只要在廚房煮飯,廚房的玻璃窗就是佈滿霧氣,這時候,只要拿清洗玻璃的橡皮條刮刀,順手刮下霧氣,玻璃內側就變得十分乾淨。
另外,淋浴間洗完澡就順手刮水,也是基本必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