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達爾文的誤解

新的一年,我買了達爾文【物種起源】當作2020開始的重要閱讀。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好好讀過這本經典,念書期間的填鴨學習: 拾人牙慧、斷章取義,至今對他的認識也就是那幾個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認識。

其實想好好認識這位”被誤解、隨便引用”的自然學家,動機主要來自2015年看了Elizebeth Gilbert (寫了”享受吧!一個人去旅行”的知名作家) 所寫的小說【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書中提到了達爾文,其實是個溫文儒雅、充滿人文關懷的自然學家,而他所寫的【物種起源】更是文筆優雅,充滿了省思。

另外,在當年(2015年12月)也從法國雜誌【Le Point】讀到一篇關於達爾文被誤解的文章,摘錄幾點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望文生義,被誤導誤用的引述和反駁:

  1. 弱肉強食是社會必然–>達爾文其實是主張: 在體型和體力上越是強勢的物種,其實是最先被滅絕(例如恐龍),而人類,因為體型上的弱勢,需要透過建立社會連結的團結、美德和智力,反倒成為自然界的主導
  2. 支持泛自由主義 hyper liberalism–>達爾文認為,道德感伴隨著文明發展,讓每個人都有義務照料最為弱勢的一群。而他自己也成立了幫助弱勢族群的協會。
  3. 合理化種族歧視或是奴隸制度–> 達爾文的祖父和爸爸,包括他自己,他們三位都是極力反對種族主義和奴隸制度,達爾文這麼說:  奴隸制度的存在是來自一群沒有情感的人(他用了內心乾枯來形容”la sécheresse de coeur”),這是國家的醜聞。
  4. 歧視女性主義–> 達爾文是這樣敘述女性的: 女性似乎不同於男性,她們在心理上特質: 溫柔溫暖、不自我主義,而男性間,天生是對立競爭,這和他們的天生的野心和自私不謀而合。

前幾天又聽到了巴菲特採用了達爾文的反饋機制來檢驗自己: 達爾文只要聽到和他既定的結論相左的言論意見,就會認真地寫下來,確實的反思和做出回應,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刻意寫下來,人的天性會刻意排除掉”和自己想法相左”的資訊,甚至視而不見。

關於以上提及的達爾文,讓我希望2020年的開始,好好的閱讀他的經典,重新認識這位溫暖、內心豐富、自我要求極高的自然學家。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