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 TALK: 為低收戶病人所建立的商業模式

昨天中午準備午餐時,聽了幾個TED TALK,其中一個是: How doctors can help low-income patients?

Parmar 家醫生為了解決"美國醫療昂貴、僧多粥少、就醫途徑門檻高(針對外來移民英文不佳的情況下,無法順利透過電話預約看診)"而建立了"新型"的診所制度,他的制度除了是慈愛關懷的角度,也同時是"資本營利"觀點下的創制:降低成本而且提高效率。

關於他的"新型"模式,身為台灣人,我的當下反應是"這就台灣的看診模式啊!!

"沒有預約制,直接進診所掛號,晚間周末都開放(甚至到府看診),另外,當Parmar醫生提到,在他的診所制度中,還有"檢查室緊鄰著"候診室"和"診療室",我也覺得"這就是台灣的診所啊!?"

沒有預約制就不會有"爽約"的情況,看診變得如此親民,他們隨時都有"客人(病患)"也因此不需要打廣告。另外,許多病患的問題只需要簡單的醫療,就能夠避免拖延造成更大的醫療介入。

聽完這個TED TALK,我有幾個感想,一個是新觀點的注入,Parmar讓我在看"比較台灣和歐美看診制度"時,除了以前覺得歐美制度對醫生較為體貼、也比較不會像台灣的醫療濫用,但是,這種預約制度也可能成了"弱勢族群無形的牆"(法國也是,醫生比較像是自由工作者,只看預約診,預約可能是外包給統籌幫多個醫生的機構、或是自己請的助理)

第二個感想是,Parmar醫生所做的事情,也就是我內心對於"菁英” “intelligent”(如同我之前寫到關於數學家Eugenia把聰慧解構成三大特質: reasonable、powerfully logical、helpful)最佳詮釋為了造福更多人,尤其是社會弱勢族群,運用所學,不去衝撞體制,找出有效率的解決模式。

第三個,我覺得他的模式成功打臉了川普,當川普希望塑造"移民難民侵蝕癱瘓美國資源和治安",Parmar醫生的制度告訴大家,過去六年,他的創制為五萬民難民提供了醫療,完全是在Medicaid 制度下合理運作,不是慈善機構,而是低成本高效率資本營利組織。

Shar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