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天性加上潛移默化的關係,女兒的秩序感很強烈,東西歸位在哪都會如實放好,甚麼時候做甚麼事的先後順序也是。上了幼稚園後,她每天大約下午六點時會看一個小時的中文卡通時間(我覺得也是一個持續維持她對中文的聽力能力和學習動力),時間還沒到之前,她會自己去畫畫、玩耍或是看書,加上我們有教她怎麼看時間,如果時間快到了,她總會過來提醒我,用她可愛的手手擺出六點的樣子(就是伸出兩個食指,連成像六點的樣子)。
只要朋友來我家,我都會事先跟他們說到這個特點,他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三四歲這個年紀不是東西隨興放,做甚麼事情都要提醒先後順序嗎? 但我女兒和他們玩玩具時,每次玩完也都會提醒大人,要一起把玩具收好,對於日常生活大小事的生活順序也大部分自動自發。
這樣聽起來的確是個很棒的優點,大人好像可以輕鬆很多,我自己的確也是比較有條不紊、注重環境整潔的人,因此很能夠同理她的堅持,但有時候她的堅持實在太固執了。
她會堅持照著第一次”執行”的方式,很小的事情也是,例如第一次喝到蘋果汁時,我是倒在某個玻璃杯裡給她,那麼每次都要照舊,不能用其他的杯子…
有次她在諾大的餐桌上自己坐著畫畫時,畫了一張可能不滿意的畫要丟掉,她要馬上丟掉,我跟她說放在旁邊就好了,等一下 畫完再丟就可以了,但她很堅持,還特地自己走去廚房丟掉。
最近我跟她說,上大號要開始在大馬桶用兒童專用馬桶坐墊了喔,她說那尿尿可以在小馬桶? 我心想,小馬桶的確對她來說比較方便,因此跟她說可以,妳上大號在大馬桶,尿尿在小馬桶。誰知道,她的秩序感可以強烈到,上大號時在大馬桶,忍著尿尿到小馬桶才尿…
今天要去上學時,因為出門有些趕(她突然要出門了才說要大號)所以變通的方法就是她穿著室內鞋先上了車,到了學校時幫她換上鞋子,哪知在半路時,才發覺我忘了拿她的鞋子!! 結果她馬上大哭,一直說要回家換鞋子,我說”是媽媽忘記的,對不起寶貝,我先帶妳去學校,再回家拿鞋子給妳”(其實學校也有放一雙便鞋,如果真的沒換也沒關係),但她怎樣都不要,在車上大崩潰,一定要穿上鞋子才肯去學校,連校長都來車子這裡勸她,依舊無效。
我只好帶她折返家裡拿鞋子,穿上鞋子那刻她才露出開心的笑容。
我在想,如果在她崩潰時對她兇,硬是把她抱出來塞給門口接應的老師,然後走人,女兒一定會大崩潰到不行,在班上哭到無法停止,也會造成老師們的困擾,而原本是她的優點,這麼激烈崩潰下,她會不會自我懷疑否定?
還好我選擇的是守護她的優點,老師校長們也尊重小孩的情緒,這個前後折返只不過是十來分的時間,我也沒有怒吼發脾氣,折返去學校的路上,我輕聲的在跟女兒說一次,下次如果真的在這樣,我們就先穿家裡的室內鞋,媽媽回去幫妳拿好不好,她似乎輕輕點了頭,我知道她聽進去了,雖然不曉得下次會如何,但我提議出她或許下次可以改進的機會。
我想我們大人也有情緒崩潰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時間調整反省,期許自己下一次契機時能夠表現得比較好,我慶幸我自己這麼作了,再一次沒有怒吼小孩,安全下庄,值得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