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涉獵關於瑜珈的知識時,意外地發現了我們熟悉的丹田的概念竟然和法國產後的骨盆底肌群訓練有很高的相關性! 這個發現讓我覺得應該把這東西方”合流”的保健視角和方法好好整理寫出來,畢竟孩子都已經快五歲了,而我產後的骨盆底肌群復健心得還躺在草稿夾中。
先來說說法國這邊怎麼重視骨盆底肌群好了。
我記得在產前的十堂生產衛教課到了快尾聲的幾堂課,助產士就建議我們可以每天用骨盆底肌群適用的”按摩油”(例如Weleda的Huile de Massage du Périnée) ,好好滋潤會陰一帶的肌肉,這可不是在陰道口表面皮膚單純塗抹,而是按摩油沾滿大拇指,幾乎”整隻大拇指伸入陰道”仔細的塗抹。
徹底的滋養陰道一帶肌肉,讓它保有彈性好來應付到時候生產時劇烈的開張,預防勝過治療。
按摩的手法是先在陰道口周圍仔細三點鐘方向往九點鐘方向來回半圓按摩大約一分鐘,接著大拇指深入進去同樣手法按摩,並加讓點壓力,在按摩到接近肛門口的位置有便意或是熱甚至痛,都是正常的,按壓幾周後這些不適感都會消除。
但當時的我實在跟自己私密處太不熟悉了,每天要這樣按摩我實在很抗拒,也就這樣我完全忽略了這個保養…


我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法國的助產士如何孕婦生產時的適時幫助,避免剪會陰對女性造成的長期傷害,這本書甚至也提到了台灣,因為在台灣剪會陰的比例非常之高(書中是說將進九成)。的確我在自然產時,助產士一直試著用手指撐開我的陰道口,非常的難受,就像是你嘴巴已經張的很大了,還被人硬是撐大嘴巴,那個嘴角非常痛的感覺,我記得當時明明我已經在生產痛的turbo階段,這個被撐大的不舒服還讓我起身去把助產士的手撥開跟她說”請她不要在這樣”,我覺得這個痛還比生產痛讓我難受。
但當時助產士跟我說,她這樣做是避免讓我下面有撕裂傷,也的確當時我只有小小縫了兩針,陰道口的復原也非常的好。
產後法國健保有大約十堂的骨盆底肌群復健,我記得第一次會診時,助產士直接先用觸診的方式來看我陰道恢復的狀況,當時大概是生完十個月了,助產士會把食指伸進去陰道中,先要我用”右邊”的陰道肌肉用力,接著換”左邊,之後兩邊同時用力。做完之後她跟我說,陰道肌群的力度大致上分為五級,通常沒生過小孩的可以達到四級(但也有使用不良的狀況,三級都不到的),生產完大概會慢慢回到三級,她說我四級接近五級了,非常少見,幾乎可以不用上這十堂骨盆底肌復健,但她還是建議我可以上各三四堂,更認識如何保健骨盆底肌群。
我唯一在產後有作的就是凱格爾運動(產前衛教課有建議),當時親餵的時間那麼多次,每次都20分鐘以上,自然有時間可以做凱格爾運動,我想到就做個幾下,大概也就這樣而已。
第一堂骨盆底肌群課開始時,助產士拿了一個氣球給我,她要我把汽球吹起來,接著她問我妳在吹氣球時,腹部是放鬆還是收緊,我說我是收緊的,她說非常好。另外我也想到,我用腹式呼吸已經行之有年,變成一種習慣了。
骨盆底肌復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利用設備,一種是靠自己的意志力去練習,助產士當時跟我說,靠自己意志力去練習可長可久,隨時都可以自己練習,我覺得這樣也好。練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坐在一張硬的圓形板凳上,我記得訓練大概是這樣,都是想像的情境,例如:
- 先從尿道口–陰道口–肛門口依序縮緊,接著從肛門口一路縮緊回尿道口(像護城河上的釣橋 ponts levis一樣)
- 想像陰道兩側的肌肉像兩扇大門合起來用力。
- 想像三個”孔洞”如同相機的光圈閉起來依樣,三個孔洞闔再一起,一次用力關閉。
利用設備的大概類似這樣的情景:

也有在家使用的版本,例如:

助產士還拿出骨盆底肌群的模型給我看(如下),雖然看過圖片,但看到作的逼真的骨盆底肌群的模型,還是非常印象深刻,原來這片肌肉群長成這樣啊! 助產士接著說,這一塊肌群非常的複雜精細,然而我們對它瞭解和保健還非常的淺薄。


助產士還告訴我一些平常要避免或是保護骨盆底肌群的動作,例如蹲下時要同時收緊骨盆底肌群(以避免骨盆底肌群受到過大的壓力),不要沒有尿意"預防性"的去尿尿,如果在尿尿的同時突然想打噴嚏,一定要先停止尿尿,不能同時尿尿打噴嚏一起進行。
這種有意識的縮緊骨盆底肌群也讓我想到曾經在一本提到日本古代女性在”骨盆底肌群的日常訓練”,其實是她們穿著和服底下是沒有內褲的,因此在月事來的時候,她們只是靠著在陰道口夾著一塊棉球,”靠著意識去控制不讓經血流出來”,如廁時再排出清潔。當今覺得這種能力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但我覺得當習慣去控制骨盆底肌群的肌肉,有意識的收放練習,的確會對這塊肌肉敏感度提高。
關於東方,在一篇中醫師所寫的關於丹田塌陷的文章(身體出現老態,問題在丹田塌陷!),提到丹田的定義:
「丹田」就是經脈匯聚最密集的地方,具體來說從會陰部為底,肚臍下3寸左右為上端,是一個盆狀的型態。
最後還提到了自我測試(這跟助產士幫我內診時的測試有點像):
目標:恢復會陰部可動性
大家可以偷偷去廁所做一個測試:用手去分別抵住左右會陰並且提肛。只要兩側會陰都能用力收縮隆起再去頂到手指,算合格。
如果有以下狀況算不合格:
- 一邊力量稍弱,但尚有辦法用力
- 半邊沒感覺
- 兩邊都沒辦法操控,而是臀部與大腿在用力代償
這時手指摸會陰患者往往會痠痛難忍,而且右側更痛居多(這跟骨盆旋轉慣性有關)。或是會陰有力,但表層皮膚緊繃,這是外傷導致內傷,要解四肢淺層筋膜。
正當我看越多關於丹田的文章(包括丹田呼吸、上中下丹田:分別養神、氣、精;中醫所種丹田的調養),我越覺得中醫真的非常有遠見,畢竟西方對於骨盆底肌的調養是近代才有的,而當中又屬法國在產後骨盆底肌群復健上,更是世界上少數領先(參考書目:Périnée arrêtez le massacre )
在太極中有個氣沉丹田的概念,或者東方的丹田呼吸法,大多是用意識去調息,而在西方醫學中對於骨盆底肌的訓練,則是非常具體好實行,我覺得東方的丹田練習是比較"進階"的,而西方則是初階易行。
因為在法國生產的關係而認識到骨盆底肌群的重要性和訓練基礎(尤其對生產過的孕婦來說,這是個必要的復健練習),又在接觸瑜珈後發現丹田的概念和骨盆底肌有這麼大的重複性,現在只要一想到”用丹田發聲”這句話,就會對丹田有更具體的認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