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樂亦是眾樂的自然小木屋

擁有一個和大自然連結的獨處空間,身處其中時可以得到無比的平靜,而這份與世隔絕的寧靜,總能讓我們從紛擾資訊世界裡抽離,從留白中獲得能量,更進一步冥想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在挪威,半數家庭都會在森林郊外擁有自己一個簡單的小屋,以現在家居基本需求來定義來看可能是”簡陋”的小木屋,在挪威稱作”Hytta” 。通常是利用周末,和家人或是只有自己到Hytta度過放空留白的時光,沒有便捷的現代廚房,只是利用簡單柴火爐: 取暖、煮水、烤簡單的食物。在這個小空間裡,只有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或是獨自閱讀、看著柴火發呆、靜靜地享受當下的寧靜時光 (註一)。

在日本,有一位名為中村好文的建築書寫了一本< 我用風、水、陽光蓋房子> ,這本書介紹了他如何建造一間沒有水電管線的住宅 (註2):

 廚房是用放柴火的爐來加熱食物和燒水,這個可提式爐具(日文是七輪),也可以拿到陽台座露天烤肉用的設備,水槽的用水也是用簡易儲水設備。

 

 

 

 

 

 

另外,他也設計了一個獨立於小木屋外的小小澡間加上閱讀空間,他可以在此泡澡、冥思、閱讀。

 

小木屋透過巧妙的設計可以容納到15個人(包括睡在外推陽台上的幾張床位) ,透過餐桌上頭一盞昏黃的燈光,聚焦了大家的目光,齊聚一堂吃飯聊天,交流很真切溫暖。

 

 

在法國,這樣的小木屋空間也是時有所聞,Marc Lavoine 法國知名的男演員/歌手(他的長相太令人印象深刻,演起反派很適合…),就也擁有這樣的小木屋,由他的伴侶為他所設計:身處在自家院子果樹園的深處,有一個屬於他個人沉思空間: 閱讀、衛浴、臥房、還有陽台 (註3)。

 

他在巴黎羅浮宮旁擁有250坪的華麗公寓,擁有大氣奢華的室內設計,從窗戶看出去就是羅浮宮廣場和杜勒麗花園,地段高貴不凡。(註4)

 

然而讓他覺得”這才是生活、是人生: 感受得到微風吹拂著童年所做的夢” 卻是一間尋常不過的林間小屋。(註5)

 

參考出處:

1.  日本的綜藝節目”日本太太好吃驚”的挪威篇

2.  關於此書的詳細介紹可以看這裡:

http://d.hatena.ne.jp/kawasimanobuo/20130617/p1

3.  Marc Lavoine的伴侶是為室內設計師 Sarah Lavoine ,在位冠夫姓前她的姓氏是 Poniatowski  是來自波蘭貴族大家庭,家世背景顯赫,爸爸曾經是法國Vogue的負責人。關於她的訪問可看 (另外,令我訝異的是她是否跟Marc 一樣是個老菸槍,她沙啞的聲音真的是跟外表搭不起來!):

4. 關於Marc 在巴黎的公寓也是由Sarah 所操刀設計: http://www.sarahlavoine.com/fr/projets/appartement-parisien

5.  Elle Decoration France (edition septembre 2014)

原文: C’est la vie, la vie c’est du vent qui nous souffle les rêves d’enfant (…)

Done is better then perfect

開始這一次的部落格,內心一直想的都是這句話: Done is better then perfect.

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開了部落格,總是一開始絞盡腦汁想個最特別的名稱阿,或是要用怎麼樣的domain name,最後都三分鐘熱度不了了之,這次的開始很隨興,名字或標題大概用了30秒去想,反正以後可以修正。

一直猶豫不前的總是覺得自己沒甚麼文筆,照相也照得很普通,喜歡的東西更是稀鬆平常,要不就是閱讀了有趣的書或雜誌,像個學生一樣做了筆記,稱不上見解。

但這樣一拖再拖,也不會哪天像海明威晚年寫了盛年時的巴黎時光,歷歷在目恍如昨夜,以前出差的各國遊歷,都過了七八年了,照片也還是沒有整理,更沒有文字。說真的,當下的心情感受,能夠回憶起的,已經很微薄了。

我想是該拿出持之以恆的執行力,養成一個每天書寫記錄的習慣,此時,回溯過往片段的文章也會不少,期許能多一點貼近每天的紀錄,還有時事的觀察。

不要在三分鐘熱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