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色

我特別獨鍾於白色的花朵,除了純白之外,各系白色調的漸層: 白偏粉色、白略帶淺紫、米色白、象牙白都是令我心動的顏色。

時常觀光的超市對面,就有這麼一間專賣白色系花朵的花店,店名是: Camelia blanc 白色的山茶花。

「camelia blanc boulogne billancourt」的圖片搜尋結果

「camelia blanc boulogne billancourt」的圖片搜尋結果

官網首頁可以看到360度店內環景,統一了色調的花團錦簇,少了百花鳴放的熱鬧,多了寧靜的高雅。

也是因為去除了”色彩”,我們能夠專注在花朵的型態,觀察欣賞不同花型花瓣在光影下的姿態萬千。

在建築上,獨鍾白色的 Richard Meier  所寫的Pritzker得獎感言(普利斯克年度建築獎,有建築界中的諾貝爾獎之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詮釋白色的文章 。

White conventionally has always been seen as a symbol of perfection, of purity and clarity. If we
ask why this is the case, we realize that where other colors have relative values dependent upon
their context, white retains its absoluteness.

我還記得第一次去Getty Museum的時候,被整個白色空間所包圍的美好感受,或許有人會覺得全部的白色會讓人聯想到醫院,或是太過刺眼。但是,當白色的空間被細膩的考量過光影和適度的綠意,卻是最純粹長久的美感。

「getty museum」的圖片搜尋結果

略帶米黃色的白色大理石面,可以專注在紋路肌理的欣賞。

「getty museum」的圖片搜尋結果

大片窗的採光,讓歲月靜好的白色空間,完美呈現光影的變化。

For me, in fact, it is the color which in natural light, reflects and
intensifies the perception of all of the shades of the rainbow, the colors which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in nature, for the whiteness of white is never just white; it is almost always transformed by
light and that which is changing; the sky, the clouds, the sun and the moon. (Richard Meier)

「getty museum」的圖片搜尋結果

另一個用純粹的白色來聚焦是法國的動物攝影家Vincent Munier。他在2006年出版的 Blanc nature攝影集,許多照片都讓我非常喜歡。

「vincent munier」的圖片搜尋結果

不知道需要多少耐心,或是天賜的好運,可以拍下下面這張如畫一般的丹頂鶴: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Harfang des neiges

Chouette Harfang

Renne

「vincent munier」的圖片搜尋結果

 

劍術與禪心- Eugen Herrigel

這兩天翻閱 Michael Freeman的<攝影師之眼>,重新溫習了攝影的構圖。無意從索引看到了一個眼熟的名字: 鈴木大拙,會記住這個名字是因為去年和可仙一起去日本金澤時,知道在21世紀美術館附近有鈴木大拙的紀念館,當時被簡介上極簡的建築風格深深吸引,只是當下的我們,寧願在21世紀美術館的草坪曬太陽,也不想把行程排得密密麻麻,因此作罷。

就著索引,翻到提及鈴木大拙的篇章,標題是”反應”。Freeman作了攝影準備的結論: 相機的操作、觀察、熟悉構圖技巧、以及心態。而心態或許是這四項當中最困難的,也最難捉摸,也因此Freeman引用了禪宗的思想,引起我注意的是裏頭提到的德國哲學家 Eugen Herrigel 所寫的<劍術與禪心> 書中描述他在1924-1929期間,在日本和日本劍術大師阿波研造學習劍術,他提及:劍術在瞬間發揮強烈集中的技巧和專注力,藉此提升精神上的專注,並培養”看見真實大自然的能力”。

而鈴木大拙則是為這本<劍術與禪心>撰序 : 如果一個人真心希望成為某項藝術的大師,技術性的知識是不夠的。他必須要使技術昇華,使那項藝術成為”無藝之藝”,發自於無念之中。

Herrigel在書中提到:經過無數次反覆練習之後,獲得技術上的技巧,然後在學著超脫,”在執行任務之前,藝術家喚起這股沉著的心境,並經由練習來確立這心境”。

Freeman白話點說: 整體的過程是”學習、放空、反應”。而這”放空”則是習得技巧並多加磨練之後,讓心思一片空明。

另外,關於劍術,讓我聯想到這幾天和老公的對話,他提到最近的新聞時事(今年五月): 一個加拿大的狙擊手,在伊拉克射出了3540m的射程,命中要害。當時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要怎麼樣可以在這麼長距中對準目標,頂尖狙擊手的需要怎樣的技巧能力?我老公說他其實不清楚,但他有聽過狙擊手要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脈搏,要在”兩個脈搏跳動間”精準發射。 光是想到這樣絕對的專注沉著,屏氣凝神似乎還不夠,入定到周遭空氣也瞬間凍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