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創業家堀江貴文 

昨晚睡前看了崛江貴文在2015年近畿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其實看影片前,並不認識這號人物,日本的創業家中,我只知道Softbank的孫正義,還有京瓷創辦人(把日本航空起死回生的傳奇人物) 稻聖和夫。

心裡想,點閱率如此高的畢業典禮演講(另外各式節錄式的短片剪輯也不少),感覺應該是日本的Steve Job之類的人物。

看了一下WIKI的介紹,有一點覺得很可愛: 崛江(ほりえ)貴文因為長得有點像小叮噹(我並不想看到小叮噹浮出崛江貴文的臉啦!) 也因此被暱稱叫做ホリエモン (就讓我稱作他崛江叮噹吧)。

他是日本知名的網際網路供應商Lifedoor的創辦人,東京大學文學部肆業的他,文學方面是蠻有底子的,著作也不少,從著作清單看來,看得出是一個日本社會趨勢的精神領袖。WIKI中日文都大致看了一遍,中文版的生平介紹太過簡單,也只到2013年而已,如果只看中文,會覺得他應該是個年輕氣盛、早年得志的創業家。早期的早年得志: 私人飛機、法拉利跑車、拜金主義和日本女藝人的八卦(這種壹週刊的生平實在對崛江叮噹太不公平了)。

日文版大致按照年代的事實紀載,感覺比較能夠爬梳一個人較為完整的經歷。2013年成為日本最大的crowdfunding “campfire”的特別顧問(),並且在日本七個城市免費演講,為campfire集資522萬日圓,到今年(2018)他所支援的鹿島山北高校,成立的”zero高等學院“,重視師徒體驗制度,預計在今年10月展開入學式。

當他因為證卷弊案拘禁三個月期間(後來以日幣三億元交保),他自學了韓語,並且大量閱讀;至少200本文庫本;史記、尤其是山崎豊子(“白色巨塔”、”華麗一族”的作者)的小說” 不沉的太陽”,以訪問日本123號班機空難相關人員,包括製造商的訪談為主軸的小說。崛江叮噹在保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還前往了空難現場弔慰。

不管是大量閱讀、跨界思考、太空事業的野心、連選字”ZERO”(無論是出獄後當年所寫的類自傳標題(),還有上述提到的ZERO高等學院),都讓人聯想到Elon Musk 。

我在Medium上看到一篇關於崛江叮噹的介紹,就像我覺得的,中文WIKI的介紹太簡陋了,作者看了崛江兩本著作,並做了些筆記,想要進一步認識他的人,很值得看看。其中有一個筆記,剛好是日本WIKI有提到:

你過的是「自己的時間」嗎?
.別跟會打電話給你的人共事──打電話就是單方面奪取他人時間的手段,不要跟還在用上世紀過時工具的人來往。

日本WIKI (比起電話,他比較喜歡運用E-mail,關於這點,我也是深有同感,當國外業務的時候,總覺得打電話,沒頭沒尾的,會打擾到對方,寫信的方式可以交代得很清楚,以後要回溯,也有個紀錄。):

自分の時間を相手のせいで奪われるということを嫌悪し、電話ではなくメールなどを好んでいる。「自分の時間を生きること」がビジネスマンとして大事だという考えをもっている。

最後,我用崛江叮噹所成立的innovation university結尾,這是個採會員制的社群,目的是透過社群建立鼓舞創新的學習型組織。透過付費座談會工作坊的方式,主題包羅萬象,主講人也個個具備精實的能力。

注意一下網址,還是有點可愛的"崛江叮噹的沙龍":http://salon.horiemon.com/

堀江貴文イノベーション大学校

 

參考項目原文:

  • 2006年1月23日から4月27日まで東京拘置所での勾留中、堀江は韓国語の勉強をしたり、史記山崎豊子の小説「沈まぬ太陽」など、文庫本を200冊以上読んでいた。「沈まぬ太陽」に関しては、これに感銘を受け、保釈後の5月21日日本航空123便墜落現場の御巣鷹の尾根へ登り、慰霊を行った 。
  • 2013年12月、クラウドファンディングのCampfireにて、目標額の150万円を上回る約522万円の支援金が集まり、2014年1月~5月、東京、仙台、札幌、大阪、福岡、松山、広島の7都市で、無料講演ツアーを実施した
  • 2018年7月26日、通信制の鹿島山北高校のサポート校として、生徒の体験を重視する教育機関「ゼロ高等学院」を開校することを発表した。ホームページで入学希望者を募集し、第1回の入学式は同年10月6日を予定している

 

Dolomites 的優美山谷

義大利北方的多洛米蒂山脈是阿爾卑斯山的一部分,這一塊的義大利一直是我想要親自感受和進一步認識的風土民情。

對我而言,湖光山色的景致是遠遠勝過海邊或小島的,可能是出於對動植物的喜愛,讓我覺得山谷健行的行程,有更多可看的東西(如果是潛水,當然可以看到海底的景觀,但是我不會潛水)。

「dolomites」的圖片搜尋結果

在歐洲的健行,比台灣的簡單平緩多了,也不需要路程遙遙的前往:

alta-badia-trekking-vallon_a.m

夏天還有很多線的纜車可以搭乘:

 最重要的是 Braies Lake 實在是美得如仙境般:

「Braies Lake」的圖片搜尋結果

「Braies Lake」的圖片搜尋結果

愛情的條件

我幾乎不看兩性相處的書,多半是因為當中參雜了太多以個人故事來概括總結一切的盲點。其中,異國文化戀情更是以偏概全為多。觀察個人和其微型文化社交圈,或許有某程度的引以為戒,但以此為利基點來談論大範疇的文化差異和感情互動,我私心認為是非常偏頗的。

 

「conditions of love: the philosophy of intimacy」的圖片搜尋結果

再讀愛情的條件這本書 Conditions of Love: The philosophy of Intimacy by John Armstrong,對其中幾個觀點更是有共鳴了,感受也很深,以下每個節錄,都不限於愛情的範疇, 都是人的本質,最廣面而深刻、也最溫暖有力的提醒。

 

我想,我們都在愛情中成熟,並且希望找到一個成熟的人。

而這個成熟,包跨了一些美德和本質;同理心和善意解讀他人動機行為的能力,前者包括對自我認知;確切的說是自己的喜怒哀樂為何而來? 如何透過溝通讓另一半了解的能力。

節錄本書關於”altruism”

如果愛是要使人快樂,而快樂仰賴於美德,那麼對未來的伴侶,我們希望知道的主要事情是:他們擁有甚麼美德以及他們的性格缺點? 美德和觀點因此成為愛的支柱;Jane Austin為Aristole 的愛情觀點提供了最完美的詮釋。 (page 153)

 

友誼中產生愛的定義

—> 此思考的核心來自 Ethics, Nichomachean (Aristotle) 第八章,論及友誼時,他將Philia 定義為一種欲望,想去做對他人好的事,但不因自己的緣故,而是為他人的緣故。作者認為,Aristole在這句話中清楚的示意了愛所運作的實際範疇,很有趣,作者認為,Aristotle在討論友誼的範疇,產生了愛的定義,而不將其視為愛的解釋,這提供了看待友誼的主要根據,友誼的最高表現是愛的一種表現。

 

這本書基本上是研究如何才會快樂,Aristotle 定義了一套美德,並採用了十足實證的研究途徑,比較對照(四周快樂與不快樂的人) 然後得到概論。整體而言,

Aristole認為聰明 、慷慨 、自制、 隨和、 勇敢(不輕言放棄)比缺少這些特質的人,更容易快樂。快樂相當程度仰賴於你個人特質,沒有這些特質,再多世俗的優勢和聲望只是會使你更悲慘而已。

愛上一個無德之人,是徒勞且毫無價值的事情。因為愛的目的永遠會受挫;讓另一人快樂永遠無法達成,這不是因為這個人熱心不足或自我犧牲不夠,而是因為另一個人性格缺點使他們與快樂絕緣。 (page-148-150)

 

這麼報章雜誌談論如何更有異性緣? 我倒可以從"培養自己的美德"出發,讓我們誠為容易快樂的人,也因此,發現別人的可愛之處,善解別人的”可惡之處” 。我想,這是真正拉近兩人距離的正面特質,也是一段成熟戀愛應該發芽的土壤和養分。

 

 

在我們心中,我們"解釋"他人不是基於觀察,而是根據我們自己先有的模式。

如果一個人對某人無意識的幻想控制了對那個人的感覺,那就很難高明地去愛,但卻很容易愛得很拙劣。高明地去愛的能力,的確表示一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不為這種幻想所主宰,因此,根據其本身的好處而非個人的看法,人可以評斷一個人或是情況。(page 168)

如果我們對愛抱存著極端高度的期望,那我們就會在自我形象上加上悲劇的色彩,因為我們永遠會以失敗的角度來看待集中在我們或他人身上的愛情經驗。因此,我們對於愛地思考越微妙越複雜,我們就更有智慧去分辨理想與事實,我們的自傳看起來也就會更多采多姿。 (page 172)

** 愛的增長**

原諒他人的態度,是愛情重要的元素,當我們一直認為別人該受責怪,該為錯怪我們而負責,愛就會毀滅。

原諒要採用的一種觀點就是:將他人的行動和話語看成他們自己痛苦的表達,而不是惡意的行為。如此關愛的眼光,可以把惡毒的話看成是一個人脆弱的徵兆;而對方的行為所需要的主要是同情,而不是復仇或防衛。

愛是基於既然我也需要別人的諒解,那就是為什麼我願意原諒別人的原因。(page 196)

**成熟 **

托爾斯泰 Family Happiness故事包涵了一個普遍性的建議:關於成熟本質的主題。其中的含意是,所有的人都在某個階段深受希望與不安所苦,對成就模糊的熱望。

哲學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盡量達到精確的範圍內,充分地解釋我們所擁有的觀念有甚麼危險性。

成熟這個字,當涉及愛時,它包含了某種負面的含義。有時我們用以暗示謹慎以及缺乏自發性;因為安全總比疑案好。成熟的人會懷疑他人的動機,卻不畏激情所動。這樣看來成熟的人一點都不浪漫...

這不正是托爾斯泰要告訴我們的嗎? 愛的經驗必須從不成熟開始;就因如此,如果一段關係要長久。如果愛要存續並長久的發展,我們必須為關係加上一系列的特質,與當初吸引我們陷入愛河很不一樣的特質。

成熟的觀念,是人在面臨失望與困難時,想要對愛保持樂觀想法的企圖。成熟是一種理想,就如同某些人面對生存困難所想出解決方法的觀察。

成熟的核心乃基於經驗中學習的理念。但學習甚麼?

我們想學的其中一件事,如何訂出優先次序,並接受在追求目標時所必須做的交換與犧牲。成熟的態度是選擇你的戰役,保留實力,接受你所能達成的事情是有其限制,如此,如果他們擁有更重要的特質:像是溫和的脾氣和可靠的品格,接受我們伴侶的某種平淡無奇也是成熟的表現。 (page 210)

 

總結摘錄 :

本書一直想要討論兩件事,首先,愛與被愛的需求深植於人的本質;我們渴望被了解,與別人親近,在別人的生命中顯得重要。

其次,愛是一種成就不是某個我們可找到的東西,愛仰賴許多其他的成就:善意地詮釋和同理心,以及對我們自己需求和脆弱的體察;每一項都需要耐心地培養。 (page 213-215)

人本教育中的情感哲學

回想起自己的正規教育,哲學的學習其實是很偏重在經世致用的儒家思想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才登得上大雅之堂。至於那些被認為是形而上(人為何而來,天人之道之類)或是愛與想望,一個是不實用,另一個應該就是被認為登不上大雅之堂。

 

然而西方文明中的騎士文化,說到底了,就是一種為了愛勇敢追求的文化。

愛情的討論不該避諱,而是種自我學習中重要的一環。對於小孩的情感教育尤其要認真以對。接觸幾本哲學觸角的書,討論的觸角和我們切身相關,原來這可以是可親可愛的學科,就如同上述作者引述Aristotle的作品來探討愛情的本質,對於情竇初開的青少年是多麼好的學習阿。

現代,我們勇於追愛了,但我們太強調要找到適當的人,而不夠強調個人特質的培養;也許,當我們把焦點和問題重心放在"Where is my Mr. right?"時,或許這本書是個契機,讓我們重新反省,讓自己值得被愛也有能力去付出愛。

日本上勝町的零垃圾目標 (Kamikatsu zero waste)

剛剛看了新聞介紹了日本的上勝町,在這裡的資源回收細分成了24種,而鎮上的回收率高達85%,他們的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100%。

相較之下,算是有環保意識的歐盟也不過把目標設定在50%,上勝町簡直就是回收界的妙麗,自我要求非常的高。

報導中看到他們回收寶特瓶,真的非常”費工”: 外包裝要撕下,不只瓶蓋還有固定在寶特瓶那一環瓶蓋圈也要用刀片之類的撬下來,更不用說都要清洗乾淨。看到這一幕,心想:還好我太少買瓶裝飲料了!

 

 

日本浮世繪對印象派的影響

 隨著日本與歐美的貿易往來,被用來當作包裝用途的浮世繪紙張,讓歐洲一派想要創新歐洲畫風的人察覺到不同的視角。
fu_yue_san_shi_liu_jing_-shen_chuan_wan_nian_qiao_xia_-ming_suo_hui_-ge_shi_bei_zhai_.jpg?itok=k4pJgYYr
 觀看歐洲傳統的畫派,似乎都需要知道背後的歷史,每個場景配置都講究過,也都有跡可循。然而,日本浮世繪所呈現的,無論是市井小民的日常舉止,連觀看的角度都可能沒有任何”精心考量”,這讓傳統歐洲主流畫派講究場景配置,還有構思如何傳達畫作背後所代表的故事,都是一大衝擊。
我相信,不少人對於歐洲美術史沒有興趣的人,卻能夠對於印象派的畫作心領神會,或多或少也是因為”不用去深入背後的歷史背景”,純粹用自身的視覺感受就能夠進入畫作的氛圍。
“氛圍”也是另一個全新的調度。日本美學中獨特的隱微也啟蒙了歐洲,把精心策畫的神情都透過光影糊化了,畫作場景和人物真正的情緒,沒有統一版本,觀畫人怎麼感受都是自由心證。
wall art Dance School Edgar Degas Paintings Hand painted High quality
舉Edgar Degas 畫的無數幅芭蕾舞者,為的不是展現舞者巧妙的姿態,她們的神態或氣質都與他無關,對Degas來說,最重要的光影如何藉由舞者的身形和動作而呈現。
參考書籍: Art History-Ernst Gombrich (法文版)

巴塞隆納的Massimo Dutti

到巴塞隆納前兩天開始好好看王儷僅<巴塞隆納,不只高第>這本書,關於旅遊,我比較喜歡出發前大略看了一下,到了當地用比較隨興的方式旅遊,而不是”按圖索驥”般的比照,有了身歷其境後,再來閱讀關於當地的深度旅遊資訊和文化。

早上大致排定了今天的行程,先去聖家堂(後來發現早上的票已經額滿,我只好今天晚上網路預訂,明天一早再去),之後去波格利亞市集,另外,我也想去之前出差都會過夜的Pratik Bakery Hotel 附近走走,除了很喜歡這間結合了麵包店的飯店之外,附近我記得有一間規模很大的設計禮品店。

去了預定地波格利亞市集後,我便開始尋找Massimo Dutti,沿街也順便逛了家飾店(喔有一間叫做Muy mucha的家飾店東西不貴,風格也簡約素雅)和內衣睡衣店…就這樣從第一間Massimo Dutti開始,我看上了一雙寶藍色壓成鱷魚皮紋的牛皮娃娃鞋,為了合腳的size,我總共去了四間Massimo Dutti!

但我必須說,我並沒有特別鎖定要逛這麼多間分店,進去第二間店其實是湊巧,因為他的位子應該是我印象中那間規模很大的設計禮品店。但也非常幸運,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一間Massimo Dutti是去年十月才開幕的旗艦店。

一進去裏頭,一開始只是對於店面之大感到驚訝,它是屬於長型的店面,後來,上了二樓,才發現這應該是古建築整修後的豪宅院落! 裏頭保留許多珍貴的建築元素,例如天花板是精緻的木雕、如攀藤的圖雕柱子、精緻的磁磚拼貼、雕花鐵窗、還有結合了大理石雕和銅雕的華麗壁爐、兩個小天井裡頭各種了一棵高大的梧桐,另外,二樓的中庭還有一台老爺車咖啡吧檯,和四五張木桌椅…更不用說店裡所用的家具沙發都十分講究。

整個二樓處處可以看到古蹟修復的用心和細膩,尤其這個由Josep Pascó i Mensa所設計的壁爐,做工如此精細繁複,可以想像修復時所耗費的精力。

 

 

旗艦店占地2000 平方米是改建自加泰隆尼亞有名畫家Ramon Casas的家,是19世紀末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風格的經典建築,與此同時期的相似潮流如法國的新藝術主義。

關於旗艦店的進一步介紹(修復、綠建築、零售創新手法、客制訂做服務等等)可以參考官網介紹:https://www.inditex.com/en/article?articleId=269935&title=Massimo+Dutti+opens+a+new+flagship+store+in+one+of+the+most+iconic+historical+buildings+in+Barcelona%27s+Paseo+de+Gracia

以下照片來源出處: http://www.ara.cat/estils_i_gent/Nous-descobert-Ramon-Casas-Vincon_0_1676232382.html

「casa ramón casas.」的圖片搜尋結果

La llar de foc de Josep Pascó, del 1902, és un dels elements més destacats de la planta principal / INDITEX

La terrassa, des d'on es pot veure la part posterior de la Casa Milà, estarà oberta al públic / INDITEX

 

備註:

關於Casa Ramon Casas 前身,的確是一間Gift Shop,成立了74年之久的Vinçon 抵不過網購低價一面倒和西班牙的不景氣,Vinçon 除了銷售設計家具家飾品之外,也是眾多設計師的展示空間,我還深深記得,當時無意間走進去這間規模巨大的禮品店時,難掩內心的激動和雀躍,對於這間指標性選品店的關門大吉,真的是覺得可惜!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jul/01/barcelonas-iconic-furniture-store-vincon-closes-after-74-years-of-trading

關於戴高樂

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戴高樂,但不是出於政治方面的觀點,而是他柔軟真誠的一面;尤其是他和他唐氏症女兒的深厚情感,讓我深深覺得,法國人如此的緬懷他,並不是因為他在政治上的權勢,而是他為了大法國理想的無私心的付出、克己甚嚴的生活態度和令人動容的良善質樸。

法國人對於戴高樂的緬懷,真實具體的在生活上可以感受的到:
巴黎的戴高樂機場、凱旋門圓環的戴高樂廣場、代表國家國防勢力里程碑的航空母艦,法國的就叫做"戴高樂號"、另外,法國的每個城鎮,幾乎都會有一條就是名為戴高樂的路,是法國偉人中最常被命名為道路的第一名(註2)。

 

戴高樂有一個唐氏症的女兒Anne,對於一個勢力如日中天的政治強人,他非但沒有忽視給與她的照顧或是刻意隱藏,他說Anne是他最大的福報,” Anne 協助我度過種種難關,讓我用不一樣的高度看待人事物。” 是Anne帶給了他溫暖的心和無盡的靈感。而戴高樂和妻子也以Anne之名成立了基金會,幫助弱勢的身心障礙少女(註5)。

 

戴高樂總是最疼愛她,戴高樂如此親和的一面似乎只保留給這位女兒,他的兒子回憶起他,總是一個一板一言,極為嚴肅的軍人父親。

 

這張他們在海灘躺椅上的照片就永遠流傳下來,不如以往給人感覺軍人的嚴謹自律和政治領袖權威,戴高樂在女兒面前,只是一位溫柔耐心的好爸爸。
(反觀同時期的美國,受人愛戴的甘乃迪總統的家庭中,卻有個可憐也不太為人所知的弱智妹妹…註3)

Continue reading “關於戴高樂”

劍術與禪心- Eugen Herrigel

這兩天翻閱 Michael Freeman的<攝影師之眼>,重新溫習了攝影的構圖。無意從索引看到了一個眼熟的名字: 鈴木大拙,會記住這個名字是因為去年和可仙一起去日本金澤時,知道在21世紀美術館附近有鈴木大拙的紀念館,當時被簡介上極簡的建築風格深深吸引,只是當下的我們,寧願在21世紀美術館的草坪曬太陽,也不想把行程排得密密麻麻,因此作罷。

就著索引,翻到提及鈴木大拙的篇章,標題是”反應”。Freeman作了攝影準備的結論: 相機的操作、觀察、熟悉構圖技巧、以及心態。而心態或許是這四項當中最困難的,也最難捉摸,也因此Freeman引用了禪宗的思想,引起我注意的是裏頭提到的德國哲學家 Eugen Herrigel 所寫的<劍術與禪心> 書中描述他在1924-1929期間,在日本和日本劍術大師阿波研造學習劍術,他提及:劍術在瞬間發揮強烈集中的技巧和專注力,藉此提升精神上的專注,並培養”看見真實大自然的能力”。

而鈴木大拙則是為這本<劍術與禪心>撰序 : 如果一個人真心希望成為某項藝術的大師,技術性的知識是不夠的。他必須要使技術昇華,使那項藝術成為”無藝之藝”,發自於無念之中。

Herrigel在書中提到:經過無數次反覆練習之後,獲得技術上的技巧,然後在學著超脫,”在執行任務之前,藝術家喚起這股沉著的心境,並經由練習來確立這心境”。

Freeman白話點說: 整體的過程是”學習、放空、反應”。而這”放空”則是習得技巧並多加磨練之後,讓心思一片空明。

另外,關於劍術,讓我聯想到這幾天和老公的對話,他提到最近的新聞時事(今年五月): 一個加拿大的狙擊手,在伊拉克射出了3540m的射程,命中要害。當時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要怎麼樣可以在這麼長距中對準目標,頂尖狙擊手的需要怎樣的技巧能力?我老公說他其實不清楚,但他有聽過狙擊手要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脈搏,要在”兩個脈搏跳動間”精準發射。 光是想到這樣絕對的專注沉著,屏氣凝神似乎還不夠,入定到周遭空氣也瞬間凍結了吧!

 

 

 

 

伊斯蘭教的幾何藝術

我極為欣賞伊斯蘭的幾何圖騰藝術。
伊斯蘭宗教對人像的禁止,深深地影響其美學圖像。限縮了人物的描繪(只能出現在非宗教類的圖像),因此得以將植物圖騰 (arabesque)發揮的淋漓盡致。
反觀西方基督天主文化著重於人物描繪,在教堂各類建築中活靈活現,但看多了西式教堂,加上我對於基督天主宗教沒有深入研究,說真的,是視覺上的疲乏。而伊斯蘭幾何圖騰,卻讓我有種說不上來舒心平靜。
伊斯蘭的圖像,背後思考模式是一種猜解繁雜的精密計算,可以推測,可以演繹,有跡可循,照著一個公式無限延伸。
如同科學研究般嚴謹的視角:幾乎所有複雜精細的圖紋,都能拆解成圓的交集,切線,割線,卻又能恰如其分地展現優雅。
“Extrapolate” 的思考模式,被大大地運用在伊斯蘭圖騰設計上。
每個圖騰都像嚴謹的數學公式,舉個例: a variation in a rectangle with sides in the ration 1:    或者,by replacing the ratio of a square’s diagonal to its side, found in the correct shapes, with the fractions 1.5 and 1.4…etc
照著像公式般的步驟,就可以逐步地完成複雜的圖像;套用,複製,無限延伸。
而這不可思議的美感,就像小時候看萬花筒一樣的驚喜。
如此精確而感性的設計,應該是伊斯蘭圖騰獨有的。
這讓我想到,以前在歷史課上學到的,伊斯蘭文明帶給西方世界的啟發是:天文.地理.科學.醫學上的卓越。看著這些美學圖像背後的嚴謹思維。不訝異這個文明在這幾個領域的登峰造極阿。

亞伯拉罕宮

進入了Alhambra宮,也就像是萬花筒圖像的3D版本,儘管顏色退盡,仍不減其風華,但說真的,我很喜歡單一白石的呈現,遠看跟蕾絲般,是純淨的美感。
除了裝飾圖紋外,阿拉伯式宮殿的設計也深得我心,數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宅院設計,院落中央,常常是一個簡單的水盆設計,有些會加上嵌入地面的細細水道,方正的流通於院落,天熱的氣候,這低調的水景能帶來莫大的感官上的沁涼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