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聰明沙茶火鍋 家的味道>

從圖書館的電子書庫借了這本書來看,在書中我們除了能看到佳慧的家族史之外,也看得到嘉義歷史,另外更能進一步了解她如何在推廣在地文化上不遺餘力。

Netflix來拍攝紀錄片這段過程,是我覺得這本書當中最特別深刻的橋段,除了過程很新奇精采外,我最大的感觸是台灣教育在文章力訓練上是缺乏而薄弱的。Netflix在作此集紀錄片時,應該就是緊抓著“繼承家業”這個主軸去發揮,可想而知他們的問題會圍繞在這個主軸上去發展,另外,細節是牽動人心很重要的地方,因此他們會各方去探索佳慧的心路歷程和生活經歷中,有沒有哪些細節很”具象”。

我特別記錄下 Netflix團隊面試時的問題:

(佳慧說她很訝異Netflix 沒有問到任何這個料理為什麼好吃或是飲食方面的資訊,問題都是申論題)

  • 請問你在面對困難中,你是用甚麼方式去克服情緒?
  • 最印象深刻的挑戰?
  • 你跟家人之間的關係如何?
  • 如果在衝突中,你們如何修復彼此的關係?
  • 平常沒有工作的時候,興趣是甚麼? 你與家人會一起做甚麼?
  • 你的人生規劃中的願景是甚麼?
  • 傳承中你覺得最辛苦的是甚麼?
  • 味道對你而言是甚麼?
  • 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做甚麼? 

從一個文章力來看,其實我會覺得Netflix作的事前工作都相當合理,也是意料之中,但佳慧覺得很驚訝於這些如哲學般的申論題,而沒有問飲食或如何製作,這也是因為台灣大部分的美食節目或是部落格,多半是平舖直述哪裡有好吃的流水帳,有時可能詢問店家怎麼製作,大概就是如此。申論題大概是上了大學會比較多申論題,然而在法國,國文或是哲學考試從來沒有多選題,永遠都是申論題(大概只有考駕照時的筆試是多選題吧) 。

我記得前些日子有看到要刪減國文古文的比例,我覺得國文的古文賞析的比重的確太高了,怎麼寫文章,思路脈絡構思和斟酌,這些是以前國文課很少碰到的,手把手的實務學習更是很少。我很幸運的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導師特別重視寫作,我印象深刻的作文課(兩節課時間),她總是花一節課的時間引導我們怎麼去思考文章題目,架構要怎麼鋪成,作文也是很認真地修改評比,我從那個時夠開始就理解寫文章前,要在大腦先把架構想好,而這個習慣用在後來的商業書信也是大大受益。

成為Netflix紀錄片的源起和採訪過程

從Luke Martin 旅居嘉義的美食頻道youtuber拍攝了林聰明沙茶火鍋,因而藉由這個影片被Netflix注意到,而之後有了面試(先是Luke和Sabrina 和另一位懂中文的美國人Reed )來店裡全程錄音,準備好滿滿一頁A4紙的問題,當初佳慧以為只是聊天,或者是他們在台的教學用的訪談資料,對於背後是Netflix的一切一概不知(當時她為了自家的店忙得天昏黑地,自然也不知道Netflix是甚麼東西) 。

(書中節錄)

佳慧回想起覺得這些”接近哲學提問”,讓她第一次感覺到這些問題的深度有打進她的心,終於有人想要真正想要了解背後的心聲–經營者的心理層面的內容。

從這次訪談之後的第二次訪談(長達五個半小時),製作團隊的人直接飛到嘉義和她面談,針對上次的提問回答,進一步有的疑問和興趣,問題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

她覺得外國人很重視人物的個性與特質,尤其在家族的精神故事中有很多抽絲剝繭的細節,問題的題目越深,代表背後情緒力道很重。

接著製作團隊跟著佳慧去認識嘉義街區,一路到了深夜,一行人再繼續去吃牛肉麵,這時美國製作人還說他們清晨五點要離開嘉義去搭飛機,想趁起飛前再做一點探索,問她晚點會做甚麼? 她說她會去菜市場買菜,兩位製作人詢問是否能依同前往。

原本以為面對面長談應該就夠了,結果卻是往後每周都有很多問題提問,她笑說她每天都在跟google 翻譯培養感情,這一來一往常達了兩個多月,經過連日下來的提問反思,她與家庭城市之間的相關的問題,從不習慣到逐漸習慣。

——————————-

最後開拍那段也非常精彩,這真的讓我想到李安曾經說過,好萊塢電影是一個極為龐大完整的”工業”,看著整個Netflix的紀錄片團隊從前置到現場拍攝的規模描述,我不斷腦中浮現這句話。

從書中延伸的嘉義認識:

嘉義市大通二通

一家傳承多代的小吃店家族史,其實也是一個地方歷史的窗口,書中提到原來中山路在日治時期叫做大通,而與之平行的中正路則是二通,大通是日本人街,而二通則是台灣人為主,上網查了一下照片,在檜意生活村的臉書看到了舊照片分享,日治時期的大通好美,兩排行道樹還有寬敞的人行道。

(我還注意到照片右上的嘉義名是用台語發音的羅馬文字 Kagi )

中山路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閒情雅致,反倒是二通的中正路顯得有特色了;除了店家、老房,規劃成限制道路;車輛單行道/機車雙行,部分道路還是地磚而非柏油路,更適合街區散步。

二通的散策錦集: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71/7620158

嘉義涼菜

原來嘉義涼菜的起源是來自林聰明沙茶魚頭鍋。書中提到佳慧媽媽阿菁如何在細節上堅持,涼菜就是講究新鮮,注意火侯(水煮);徹底冰鎮(維持住色澤);另外擺盤也有講究。清清爽爽的,只吃蔬菜的原味,我覺得一鍋熱湯(熱湯麵也是),搭配涼拌小菜的組合真的是最理想的,如果全部都是熱著吃,像火鍋那樣,常常會讓人感到味覺貧乏,吃了一堆卻印象模糊,然而涼拌的小菜就像中場休息一樣,讓味覺重新一振。

台語菜單

為了設置台語菜單,佳慧特別感謝兩位在閩南語復興教育上不遺餘力的鄭順聰和董育儒老師,佳慧說只要她在台語菜單上有任何疑問,董老師總是直接跑來店裡,或者是透過網路訊息不厭其煩的幫忙校正。

像書中提到,當外國人來點餐時用了羅馬拼音的台語,或者是老一輩的人透過菜單讓孫子們練習台語單字,都增加了許多趣味,此外透過桌上的QR code還能聽到台語老師的發音,非常的有心。

上網看了一下這份台語菜單(順順便檢視自己有沒有都會念)

台語教育延伸閱讀

兩撇喙鬚醫生——賴和(「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第一彈!)
作者:黃郁欽

臺語審定:鄭順聰、董育儒

鄭順聰 Tēnn Sūn-tshong

作家,嘉義民雄人,中山大學中文系,臺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
臺語作品有詩集《我就欲來去》,小說《大士爺厚火氣》,散文《台語好日子》、《台語心花開》,繪本《仙化伯的烏金人生》。

小王子的自由與脆弱

Alban Cerisier 在<A la recncontre du petit prince> 中寫的賞析長文 “Rendre visible l’essentiel” 實在寫得太好,讓我這個看了不知多少次的小王子的人重新認識這部經典。

我覺得法國人很喜歡用自由(libre)和脆弱(fragilite)來欣賞人,這兩個形容詞在我的中文印象並不常用在人格特質,更不用說是稱讚,然而在法國這兩個都是難能可貴的特質。

自由“libre”並不是隨心所欲,而是獨立的力量: 因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不被世俗所牽制;因為有生活能力,因此獨立生活,不需要依賴他人。

脆弱並不是弱者,而是有顆敏感的心,與人產生連結的特質李安導演曾經說過所謂的上相,就是觀眾看到他的臉會產生一種想像力跟關懷,會替他擔心。我想當法國人說一個人帶著脆弱時(尤其我常聽到形容一個很棒的演員),應該就是這樣,我們會跟他產生連結,會替他擔心。

小王子在書中感覺很堅持、有時顯得很固執任性,不願妥協於約定俗成的各種成見和價值觀,然而他並非讓自己背離人群顯得憤世忌俗,他選擇了溝通,也因此有了小王子這本書的體裁和敘事方式。

Dire qu'<on ne voit bien qu’avec son coeur>, c’est une façon de placer sa liberté (comme celle des autres) au coeur de l’humanité, comme condition et but ultime de l’action. C’est pour cela que le petit prince semble parfois bien mal commode, intransigeant. Il ne rentrera jamais dans le moule et les compromissions de son temps l’horripilent. Mais son anticonformisme n’est pas celui du solitaire ni du retire. Le dialogue, la communication sont toujours possibles.

就因為小王子的作者非常清楚身而為人的脆弱,從他自身而起,他知道人們需要故事、影像、音樂的感情牽動,而觸動了內心,這個感悟可以深深的、長遠的影響著我們,也因此有了書中各種奇幻星球和人物安排。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connaît la fragilité des êtres, a commencer par la sienne; il sait combien vite on se désespère, on perd le fil de l’existence, happé par le cours des choses ou la <fausse algèbre> du langage.

Il sait que l’humanité a besoin de mythes, d’images, de musique, qui sachent faire renaître durablement en soi l’instant d’une révélation, d’ une emotion.

延伸資料:

Olivier d’Agay, Alban Cerisier et Christilla Péllé-Douel : “Le Petit prince est devenu un mythe littéraire”